動動小手關注自然之友
本文轉自公眾號: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為了提高青年、尤其是青年女性,在綠色發展、氣候行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攜手國際計劃、北京根與芽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合作開展“青年綠色發展項目”,通過青年賦能、支持青年行動、培養青年領袖、支持社會組織等方式,推動青年女性參與氣候行動,提升公眾對綠色發展理念及氣候變化的認識。
為什么要關注氣候變化?
為何要重點討論氣候變化中的女性與青年?
社會組織與青年行動者能為氣候行動中的性別平等做什么?
2025年7月4日-7月5日,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以下簡稱“中國民促會”)在北京舉辦了“社會組織支持青年(女性)綠色發展與氣候行動賦能培訓”,培訓邀請專家導師分享了“氣候行動x性別平等x青年賦能”三大議題相關的國內外政策框架、理論知識、項目管理與傳播的相關理念與技巧。
如果你對“氣候行動x性別平等x青年賦能”議題感興趣,卻不知從何入手,今日我們將通過理論篇(今日頭條推文)和案例篇(今日二條推文)對本次培訓內容進行回顧。
理論篇:回顧議題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案例篇:了解國內一線交叉議題項目案例與新穎的工作手法。
關于氣候行動x性別平等x青年賦能議題,國內外有哪些政策框架在推動其發展?
嘉賓分享PPT片段-性別議題納入COP的進程
本次培訓中,項目過程性評估團隊青年研究員楊璐嘉、王一帆介紹了“氣候 × 性別 × 青年”領域的國內外政策梳理。
在國際框架方面,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核心,性別視角納入氣候國際框架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1992年該公約簽署時未明確納入性別視角,2001年COP7 通過第36/CP.7號決定首次將性別與氣候聯系,呼吁提高女性在相關決策機構的參與度;2010年COP16通過《坎昆協議》,在適應行動等多個關鍵領域強調性別因素;2012年COP18將性別平等定為締約方大會常設議程;2014年COP20推出“性別問題利馬工作方案”,2015年COP21通過的《巴黎協定》成為將性別納入公約的重要里程碑,2017年COP23通過首份“性別行動計劃”……
在青年參與方面,楊璐嘉、王一帆介紹了2009年成立的 YOUNGO(即“青年YOUNG+非政府組織NGO”),該機制由25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氣候行動網絡以及國際青年組織組成,開展工作以保障青年觀點被《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所考量;在女性參與方面,WGC(Women Gender Constituency)值得關注,該機制由54個成員組織組成,致力于將人權與性別平等融入《公約》下的氣候行動。
嘉賓分享PPT片段-《中國婦女發展綱要》中“婦女與環境”內容的變化趨勢
在國家進展層面,楊璐嘉、王一帆梳理了中國自2007年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以來的系列政策,包括啟動科技專項行動、每年發布相關報告、制定國家及地方應對規劃等,另外還介紹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中“婦女與環境”內容的變化趨勢。
氣候、性別、青年議題為何能交叉?
嘉賓分享PPT片段-女性主義氣候正義行動框架
公眾號“誰的好天氣”聯合創辦者、莫納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博士生趙心憶(自然之友玲瓏計劃一期伙伴)以氣候正義為核心,深入介紹了氣候變化、性別與青年的交織關系。趙心憶先從氣候正義概念進行了引入,追溯其從“環境正義”運動萌芽,到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2000年COP6概念誕生,再到后續COP會議推進及2024年COP29損失與損害基金運作的發展歷程,解釋了平等、公平與正義的區別,并介紹了氣候正義的六個維度(分配、程序、承認、糾正、代際、變革正義)和六大支柱行動(公正轉型、社會種族與環境正義、原住民氣候行動、社區韌性與適應、自然氣候解決方案、氣候教育與參與)。
在氣候變化與性別交叉部分,趙心憶強調“沒有性別正義就沒有氣候正義”,并分析了女性面臨的性別化脆弱性,如災害中死亡幾率是男性的14倍,到2050年可能比男性多1600萬陷入貧困等;也指出了女性在決策中的代表性缺失,如COP29的78位領導人中僅8位女性,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作者中女性占比33%;同時強調女性在糧食生產、社區治理等方面的獨特智慧。并介紹了女性主義氣候正義行動“4R”(承認、再分配、代表性、補償)行動框架。
在氣候變化與青年交叉部分,趙心憶闡述了代際氣候正義概念。一項針對青年的研究顯示,59%的青年人非常或極度擔憂氣候變化,全球南方國家青年擔憂更甚;青年面臨更多極端事件、健康風險等,且在決策中常被忽視、排除;但青年也能夠以網絡、情感驅動等獨特方式行動。
在交叉性理論部分,趙心憶解釋了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交叉性理論由Kimberlé Crenshaw提出,用于理解多重身份交織的壓迫。以這一概念為切入口,趙心憶分析了青年女性在性別與青年身份交織下的脆弱性機制(角色限制、缺代表性等)和能動性表現(情感動員、社區組織等),最后給出了面向未來、關懷復雜處境等實踐建議。
(如果你想知道心憶產出本模塊知識分享的心路歷程、以及分享內容更具體的細節、參考文獻來源,歡迎查看公眾號“誰的好天氣”系列文章)
具有性別敏感性的氣候項目如何設計實踐?
嘉賓分享PPT片段-國際計劃性別平等項目分析工具
國際計劃項目經理李冰梅詳細介紹了國際計劃性別平等項目分析工具,該工具用于評估項目全周期推動性別平等的潛力,分無潛力(無性別意識)、低潛力(性別中立)、中潛力(性別敏感)、高潛力(性別響應)四個等級,涵蓋 A(現狀分析)、B(六個核心要素)、C(監測評估等)三部分,各部分有明確權重。
A 部分現狀分析中,無潛力為無性別分析,低潛力有性別分析,中潛力含性別和年齡分析,高潛力則包含性別、年齡和包容性分析,青年參與類項目需分析性別規范、角色分工等。
B 部分由六個核心要素組成:性別規范(無潛力未識別,低潛力開展意識提升,中潛力開展社區對話,高潛力涉及媒體或政策討論);能力(無潛力未與女孩等合作,低潛力開展意識提升,中潛力進行能力建設,高潛力支持其行動);男性參與(無潛力未與男性合作,低潛力開展意識提升,中潛力開展相關工作,高潛力開展行動);生活狀況和地位(無潛力無性別視角,低潛力提供物質資源,中潛力解決性別差距,高潛力改善狀況和地位);包容和多樣性(無潛力未考慮,低潛力與某類群體合作,中潛力與不同性別等群體合作,高潛力與多類群體合作);有利環境(無潛力未考慮改善服務,低潛力有相關工作,中潛力加強性別敏感服務,高潛力推動平等包容環境),且各要素都有青年參與類項目示例。
C 部分的監測與評估數據(按性別等細分程度分級)、風險(識別及緩解措施分級)、參與(兒童青年參與階段分級)、專業技術(性別相關人力投入階段分級)、資源(性別平等預算分級)也都有明確等級劃分。應用該工具將有助于提高項目性別敏感性。
嘉賓分享PPT片段-氣候變化對女性的影響
社會發展專家王慧娟深入講解了性別與氣候的結合視角在多邊銀行項目中的實踐路徑。在氣候變化與性別差距部分,王慧娟以中國數據為例介紹了氣候變化對婦女造成的不成比例的影響,并介紹了多邊銀行性別主流化的方法:亞洲開發銀行的2030戰略將性別平等作為七大重點之一,要求項目需進行性別分析,到2030年,至少75%的亞行承諾業務量將促進性別平等;亞投行則通過環境與社會框架和性別行動計劃納入性別維度,聚焦能源等重點領域;世界銀行有明確性別戰略,強調在氣候融資中整合性別分析,三者共同方法包括性別評估、行動計劃制定等。王慧娟指出,社會組織在多邊銀行項目中發揮著咨詢、協作、執行、監督的作用,對創造韌性未來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何開展面向青年與女性的氣候傳播?
嘉賓分享PPT片段-氣候傳播結構化工具“信息屋”
上海浦東益科循環科技推廣中心氣候傳播研究員、面對Z世代青年氣候傳播項目負責人武昕竺(自然之友玲瓏計劃二期伙伴)與汲川傳播的傳播專員、尋路計劃傳播共學營負責人張穆純以“Seeing And Being Seen 如何做彼此照見的傳播?”為主題,合作分享了“氣候x性別x青年”議題傳播與運營相關內容。
武昕竺從與行業伙伴溝通中發現的現象:如公益和環保行動在社交媒體上不被關注、難以吸引年輕人等問題引入,并通過最近網絡上青年人喜聞樂見的一款“人生游戲化”的游戲——地球online ,幫助參與者們設身處地理解當代年輕人面臨的生存環境與宏大現實的壓力,進而探討網絡上青年人對氣候變化與環保行動的消極心態:諸如“共同富裕沒有我、全球變暖都怪我”、災難的疲憊感等反應,指出他們并非冷漠,而是期待公平和有能力參與改變,但是卻又在現實中缺乏相關能力,從而產生無力感。她認為公益組織對青年女性這一群體的關注有機會成為打開這一困境的突破口。
張穆純承接上述內容,闡述了關注女性傳播的價值,認為著眼于女性身上的“堅韌”特性能實現彼此照見,助推氣候議題破圈。她以小紅書為例,分析了該平臺具有月活三億,男女比例為3:7,年輕人和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高的特點,是承載女性氣候青年相關內容的良好場域。她還分析了小紅書女性用戶的畫像和關注的標簽,指出她們厭倦傳統女性敘事,更喜歡直觀、直接的女性力量。她用礁石和聲浪兩個意象分類女性,礁石般的女性突破傳統敘事,具有力量,并介紹了極端天氣下女船長彭明艷、村干部劉名芳英勇事跡的傳播案例;聲浪般的女性則通過社媒關注女性事件、為女性發聲,如生產UGC內容的女子新聞賬號等。她認為在氣候議題傳播中,可結合女性形象塑造、采用女性作為行動決策者的敘事方式,更應利用策略傳播工具輔助傳播,但同時應注意規避女性議題傳播存在的風險。
本文也許解答了一些您關于氣候、性別、青年交叉議題的困惑,如果您對實踐案例更感興趣,歡迎點擊今日二條推文瀏覽“案例篇”內容。
動動小手支持自然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