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民進黨領導人賴清德還未啟程赴美“過境”,特朗普政府卻直接亮出“下馬威”,瞬間打亂他原本想通過“政治表演”換取美方支持的計劃。
賴清德此行看似是外交出訪,其實更像是一場為了島內選票和政治操盤而精心策劃的秀。
可在現實的國際博弈中,民進黨政權“倚美謀獨”的圖謀只是顯得荒謬和無力。
如此看來,大陸此前警告賴清德一些他“注定碰壁”的話,如今的確是在被一一驗證了。
賴清德
政治秀背后的籌碼交易
賴清德“過境”美國的計劃,其實早在他宣稱訪問中南美洲三國的消息放出時就已暴露無遺。
按照臺媒披露的行程,他將在8月4日“過境”紐約,回程中又會于14日轉機達拉斯。
不同于一般技術性的過境安排,賴清德這次帶著的是一整套籌碼清單去的。
其中包括采購大批美國民航客機、增購美國農產品、甚至可能以主權基金的方式加碼買入美債。
而這些“撒幣動作”,被島內媒體直指為“買門票”。
賴清德
之所以非得繞道美國,還要用這些巨額采購來換取接待規格,是因為賴清德清楚,民進黨執政的支持基礎正在流失。
從“團結十講”演講現場冷清,到島內民調持續走低,賴政府所試圖營造的團結與認同感并未達到預期。
于是,民進黨再次啟動老套路,打“抗中牌”、搞“外交秀”。
可特朗普并不是傻子,在他眼里,臺灣的戰略價值雖高,但也不等同于要對臺灣當局的無條件支持。
特朗普
早在4月2日,特朗普政府就對外宣布將恢復“對等關稅”制度,并特定標明臺灣商品適用32%的高稅率。
而這項關稅計劃,恰好將在賴清德“過境”前夕的8月1日全面生效。
換句話說,不管你送多少訂單、講多少“抗中”話,美國政府的算盤從頭到尾都沒改變過。
它可以利用臺灣當作制衡大陸的籌碼,但絕不愿意為了臺灣承擔任何實質性損失。
特朗普
特朗普口口聲聲指責臺灣“偷走了美國的芯片制造優勢”。
還將臺積電赴美建廠視作應當之事,甚至要臺灣持續擴大對美投資來填補所謂的貿易逆差。
在這樣的博弈中,賴清德試圖用金錢換好感,可最終換來的,卻只是冷冰冰的32%稅率。
民進黨一邊拼命讓臺積電遷廠美國,削弱自己的科技競爭力,一邊還要投入上百億美元建管道、買天然氣。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把臺灣當作美國的經濟“倉庫”了。
美國在臺協會組織
這種傾斜到幾近失衡的對美政策,早已引發島內專家和學者的連番質疑。
可賴清德依然無動于衷,甚至還想進一步加碼。
為什么?因為他真正想達成的并不是對臺經濟有利的協議,而是換取美國在“政治面子”上的合作,從而在島內穩固“臺獨”立場。
賴清德
民進黨操弄“大罷免”的終極目標
賴清德此番“出訪”另一個更深層的動因,其實是島內的“大罷免”計劃。
民進黨目前在臺灣立法機構僅擁有51席,尚未過半,這也導致賴在推動涉兩岸、預算等議題時頻頻受阻。
于是,自6月起,民進黨便啟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罷免計劃。
他們準備動用輿論和行政力量拉下12名藍營與中間派立委,以達到議會“染綠”的目的。
為此,賴清德試圖通過所謂的“團結十講”來營造支持氛圍。
賴清德團結十講被聲討
但現實卻啪啪打臉,幾場演講接連遭遇冷場,部分場次甚至連基層黨員都表示“聽不下去”。
到第四場講完后,賴方面借臺風取消后續活動,實則是被迫停火。
臺媒稱,這十講“只團結了反對者”,而賴的民調也因其內容偏激、攻擊性強而大幅下滑。
賴清德團結十講被聲討
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才臨時啟動“過境”美國的新策略。
島內不少觀察人士指出,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要借美國“背書”。
賴清德只是想制造一種“國際認可”的假象,從而在“大罷免”前拉抬支持率。
一旦罷免成功,民進黨將徹底掌握立法、行政與司法三權。
此后,賴清德推動“臺獨法案”、軍事預算、對美依賴政策將再無掣肘。
賴清德
不僅如此,除了罷免活動,賴清德的“對美撒幣”策略也越來越赤裸。
這一次,他甚至打算以“主權基金”名義加碼買入美債,意圖展示所謂的“財政實力”。
這是為美國經濟“輸血”,從而換取政治面上的禮遇。
只是這一系列操作,在許多島內媒體看來,就是赤裸裸地“跪舔外交”,幾乎完全無視臺灣自身的財政與民生困境。
以至于現在島內越來越多年輕人質疑,說民進黨的路線是“經濟自殘”。
臺灣民眾游行
他們看到的是臺積電遷走后的就業萎縮,是能源政策失衡導致的電價暴漲,是公共資源不斷流向美方項目,卻換不來實質好處。
而賴清德所幻想的“美臺合作”局面,從始至終就沒有現實支撐。
特朗普一封“律師函”、一紙“追蹤表”,就將32%的關稅大棒甩了出來,一切“努力”瞬間化為泡影。
大陸方面早已多次表態,賴清德之流“倚美謀獨”只會把臺灣帶向險境。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
從外交部到國臺辦,大陸官方近期對賴的定性明顯升級,不僅稱其為“戰爭販賣者”,還首次以“雜質”相稱,強調應“徹底清除”。
這樣的表述并不只是措辭的變化,而是戰略態度的轉變。
大陸早已不再僅以經濟數據回應臺灣問題,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傳遞底線。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一邊是大陸態度的持續強硬,另一邊是美國的利益清算,賴清德正站在兩道火線之間,卻仍執迷不悟地扮演“抗中急先鋒”的角色。
他的每一步動作,幾乎都在加速臺灣被邊緣化的進程。
而島內真正關心生計的人,已經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了民進黨所謂的“臺獨路線”,不過是政治人物自保與謀利的工具罷了。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結語
我們早就說過,“倚美謀獨沒有出路,和平統一才是正道”。
如今,一語成讖。
島內民眾是否還要繼續陪著政客演這場注定失敗的戲?這是臺灣社會不得不思考的現實問題。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統一是大勢所趨,而任何逆流而動的勢力,終將撞得頭破血流。
信息來源:賴清德擬8月竄訪拉美三國,能否“過境”美國還有變數
海峽導報 2025-07-15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特朗普擬對臺灣地區征收32%關稅?美國財政部長:稅率恐回4月2日的水平
東南網 2025-07-23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外交部:民進黨當局妄圖“以武謀獨”“倚外謀獨”不可能得逞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5-07-09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