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隨著電影迎來了暑期檔,不少影視劇都爭相出現在觀眾面前,其中就包括了話劇版的《戲臺》,也正是這部劇在豆瓣上榮獲了9.4的高分,陳佩斯作為老戲骨也再次活躍在了大眾面前。
陳佩斯被譽為是永不褪色的喜劇傳奇,時至今日都有許多人難忘他曾在春晚中的精彩表現,雖說是喜劇人的身份,但他卻做到了在笑聲中去傳承藝術。
他在父親的影響下接觸到這個行業,他的兒子如今也繼承了他的衣缽,將喜劇精神永遠流傳,那么關于陳佩斯一家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
看到這張人人都會不自覺感慨陳佩斯還是太“超前”了,36年前他就能光著膀子上春晚,并且因此一戰成名,這個畫面也成為了至今都無人能夠超越的經典橋段。
春晚作為每年陪伴大家的特殊節目,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陳佩斯挑戰春晚的“權威”,打破傳統的熒幕表現形式,這不僅展現了他身為喜劇人的敬業精神也體現了他的個人魅力。
作為唯一一個在春晚光著膀子的喜劇人,陳佩斯多年來收獲了觀眾無數掌聲,他也成為了每年春晚大眾最期待的表演者之一。
在央視的舞臺上,陳佩斯留下了許多精彩的作品,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遺憾,如今看到他再度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往日的一幕幕精彩片段就仿佛還在昨日,令人難忘又回味無窮。
陳佩斯初次登上央視的舞臺是在1984年,那時他和朱時茂共同搭檔出演了一部名為《吃面條》的喜劇節目。
這張照片就是當時的表演場景,陳佩斯毫無架子的演出,讓人瞬間就被帶入進角色中,對于他來說身為喜劇人不會“抖包袱”就只能自覺下臺。
而他也將這種喜劇精神貫穿到了表演中,觀眾每一次哄堂大笑,不僅是對喜劇情節的認可,更是對陳佩斯表演的贊賞。
從那之后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搭檔也開啟了黃金時代,他們同臺演出,給觀眾帶去了無數珍貴的記憶,其中最令人難忘的節目便是《警察與小偷》、《主角與配角》、《王爺與郵差》等等。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也終有分別的一天,只是令觀眾沒想到的是這一天竟會來得如此快。
在1999年,兩人都因為版權的因素狀告了央視,但在那時身為喜劇演員,這無疑是“雞蛋碰石頭”,所以從那之后兩人也隨之淡出了春晚的舞臺。
雖說后來兩人在其他影視作品中都有短暫的出演,但是春晚卻再也沒有出現兩人的身影,哪怕觀眾每年都懷揣著期許,卻也在沒能等到他們同時登臺。
這一次《戲臺》的首映禮拉開帷幕,有不少陳佩斯的忠實粉絲都抵達了現場,對他表示祝賀和喜愛,而在一眾影迷們的中間,我們也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
此時朱時茂已經71歲了,陳佩斯的胡子也早已花白,可面對好友的再次登臺,他還是來到了現場,要親口對他表示祝賀。
兩人30多年的交情在那一刻變得具象化,朱時茂在現場也數度哽咽,甚至表示自己只為陳佩斯哭過一次,兩人友誼讓我們明白了何為“臺上對手,臺下朋友”。
在春晚的舞臺上兩人可以因為戲“掐起來”,但在臺下卻能共用一個“茶缸子”,這樣的友誼才是最令人羨慕的,也是支撐著陳佩斯一路走來最珍貴的情誼。
而對于陳佩斯來說除了老友的支持與信任以外,家人的付出與關懷也同樣十分重要,陳佩斯作為老戲骨陳強的兒子,在演藝道路中摸爬滾打幾十年,終于也接過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圈中的“老戲骨”。
那么對于他的父親陳強有多少人了解呢,不少年輕人都不曾看過他的戲,不過爸爸媽媽那一輩人對他卻是記憶深刻。
陳強是我國的表演藝術家,1939年他從魯迅藝術學院順利畢業,在那時電影行業的爭奪非常厲害,沒有真本事就無法在影視圈中立足,更無法讓觀眾記住。
然而這對于陳強來說卻并不是難事,因為他選擇的道路和旁人不同,在大家都希望演繹正派角色,以此來收獲觀眾喜愛時他卻偏偏“逆流而上”,成為了“惡霸專業戶”。
尤其是在1945年陳強飾演了歌舞劇《白毛女》當中的惡霸地主黃世仁,從那之后他的形象就和惡霸、壞蛋分不開了。
在曾經文化部評出“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時,唯獨只有陳強是以反派角色出名登榜的人,這在當時來說不僅需要勇氣對表演的專業性也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都說一個人如果演繹反派角色十分成功的話,那么周圍的人對他都會“恨之入骨”,甚至會代入到他的日常生活中,陳強便是如此。
有一次陳強演繹完角色后照常返回家中,突然發現曾經的左鄰右舍對他都十分“仇視”,這也讓陳強有些摸不著頭腦。
直到一位鄰居說他演壞人太過逼真,肯定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壞人,因此才會對他十分不滿,陳強得知此事以后也并不惱,對他來說,這反而是觀眾的認可與贊賞。
正因為陳強在演藝事業中的付出與堅持才會讓陳佩斯在多年后也選擇和父親一樣,將舞臺效果和觀眾反應放在首位,他人對自己的個人看法并不重要。
陳佩斯一生都十分佩服自己的父親,每次父親的電影上映他都是最忠實的觀眾,并且因為對表演的喜愛,陳佩斯哪怕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依舊能夠還原出電影的經典橋段。
從小模仿能力十分出眾的他也一直被家人看作是陳強的接班人,為了能夠讓他順利走上這條路,陳強還親自教他念臺詞、走臺步,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部傾囊相授。
而陳佩斯也沒有辜負父親的信任與教導,成功考入了八一制片廠,面對孩子的能力陳強卻沒有絲毫的喜悅,他擔心陳佩斯無法演繹出角色的情緒。
因此在最初的表演過程中,攝影機后面除了導演和制片人以外,還有陳佩斯的父親陳強,他細細斟酌著兒子的表演,每一幀都要做到極致的完美。
除了對兒子的表演擔憂以外,陳強還非常憂慮孩子的長相,因為父子二人實在太過相似,看到這張照片在對比陳強年老時期的照片,你真的能夠分清楚誰是爸爸誰是兒子嗎?
陳強思慮再三決定讓兒子放棄自己反派傳承的這條道路,相反去進軍和反派完全不同的喜劇表演,這對于父子二人來說都是極高的挑戰。
而之所以要如此決定也是陳強認為那個年代百姓的歡樂太少了,作為演藝者除了角色以外,最主要的就是照顧觀眾的情緒,因此他才想要將快樂的情緒傳遞給大家。
然而在當時來說這樣的表現形式是極少的,因此在春晚選節目時,陳佩斯與朱時茂的演繹就遭到了質疑,認為這只是單純在逗觀眾樂呵,到底能不能行還有待商榷。
可誰知一生要強的陳佩斯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也非常不悅,畢竟他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教導,認為演繹的出發點就是要以觀眾的反響為準,還未登臺就先質疑這種反響可不可靠讓陳佩斯極難接受。
當時他就直接選擇了離開,朱時茂雖說不理解但卻尊重陳佩斯的想法跟著他一塊走了,姜昆知道以后騎著車把兩人追了回來,經此一鬧,兩人的喜劇節目也順利被春晚錄用。
這張照片拍攝于1977年,陳佩斯一家的全家福,不得不說他的長相和陳強的確非常相似,哥哥陳布達的長相更偏向媽媽,陳佩斯則是完全繼承了爸爸的樣貌。
不少人都認為哥哥的長相看上去更加帥氣,但是陳佩斯的樣貌也從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他能夠成為父親的接班人,兩人的眼神和五官都高度相似。
而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陳佩斯的兒子陳大愚竟然又繼承了父親和爺爺的長相,這張三人在一起的照片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三人一樣的長相對于陳佩斯來說就是“上天的恩賜”,他全然沒有父親那般擔憂,在他看來喜劇的傳承在于基因,兒子能夠有這樣的長相就是“老天爺賞飯吃”。
陳大愚現在也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在喜劇表演上頗有天賦,不僅如此,他還繼承了父親對表演的特殊理解,在演戲的基礎上也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編劇和導演。
陳佩斯父親從小對他的培養與引領,也讓他在成為父親之后懂得如此教育子女,陳佩斯告訴兒子作為演員要學會自力更生,因此不允許他在外稱自己是陳佩斯的兒子。
這樣的教育也讓陳大愚更加懂得學習和天賦的重要性,在演繹的這條道路中,有時候天賦比努力更加重要,能夠放下身段去表演,才能讓觀眾看到最真實的角色演繹。
雖說爺孫三代“共用”一張臉,但這也無疑是幽默基因的延續,是中國喜劇行業的延續,他們三人對舞臺那始終如一的堅守與熱愛,讓我們明白了“藝術傳承”的真正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