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農村建設其中有一項,是在村里建公共廁所,而原來各家各戶的那些小廁所,統統拆除,說是那既不美觀,也不衛生。我們這里就是這樣。
農村有了公共廁所,確實也像回事兒了,真的比家家的小茅房好看。可是,有的地方真是奇葩,天下絕無第二,居然建好廁所不給老百姓使用,整天上鎖。
為啥不給老百姓使用呢?說是老百姓素質低,所以就只有上面領導來檢查的時候,才能打開,給檢查的領導看。這是哪里的奇葩事兒呢?是山西稷山縣的。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央視財經此前報道,《財經調查》欄目組接到群眾舉報,村里投入不少資金建成的新公廁常年掛著鎖、關著門,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擺設,老百姓很不滿意。
據了解,這些村里建設的公共廁所,是按照要求為方便老百姓生活、提高農村衛生而精心選址建造的,布局合理,外形美觀,建好后,老百姓都滿心歡喜,誰知道結果不給使用,長年是鐵將軍把門。
記者來到了運城市稷山縣進行調查。當地人帶著記者看了村里的廁所,講述了不給使用的實際情況。而當地的村干部卻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了他們高標準建設的公廁,還提議帶記者到現場親自感受。
可是,有意思一幕出現了。當記者問能不能用時,村干部直言不諱地說,如果記者需要使用廁所,后面的清理打掃工作得由記者自己負責。村干部說,之所以鎖起來不給使用,為了省卻日常清理的麻煩。
從這里不難看出,實際上不是不能用,根本原因是打掃的問題。不是找不到人打掃,而是沒有錢找人打掃。據了解,該縣花230多萬建了23座公共廁所,分布在不同村里,但是各村都是一樣鎖上的。
這就是一個很尷尬的事,當然本質上是不負責任的事。縣里只按照上面要求建了廁所,但是沒有解決使用廁所的管理費用問題。這也就難怪各村都把廁所給鎖上了,村干部們也沒辦法,沒錢讓誰干?
記者走訪了好幾個村子,比如西里村、白池村、賈峪村、邢家莊村,等等。一座座新建的農村公共廁所,全都大門緊鎖無法使用。而可笑的是,當記者聯系稷山縣農業農村局詢問時,你猜對方怎么回答?
稷山縣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鄭重地向記者表示,不可能不開放,除非是在維修,如果不是維修,廁所一定會對外開放。怎么回事兒呢?他們是不知道實際情況,還是故意欺騙記者?不得而知。
直到在記者離開稷山縣時,一座座財政資金建設起來的農村公共廁所,依舊只能被觀看和參觀。于是,這種奇葩事兒就被報道出來了,于是當地縣政府立即行動,調查核實,然后承認確實存在此類問題。
哎呀,敢不承認嗎?這可是央媒記者。實際上這個事兒根本不用調查,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兒,所謂“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人員對媒體報道的情況進行實地核查”,只不過是不得不說的漂亮話。
又是召開專題會議,又是安排部署整改,又是長效管理機制,又是確保正常開放,又是嚴肅追責問責。這套官話老百姓耳熟能詳。但實際上,當公共廁所一建好,這些工作就應該做了,怎該到今天?
為人民服務不是響亮的口號,為老百姓做好事要做到底,不做到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建好廁所不給使用,不僅等于沒建,反而招來民怨,還不如不建呢,不建,老百姓也沒什么可抱怨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