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賴清德擬于 8 月 “過境” 美國并竄訪中美洲。國臺辦已明確指出其本質是 “謀獨”。賴清德此次行程包裝成 “外交活動”,實則為 “臺獨” 分裂活動尋找機會。他妄圖通過 “過境” 美國制造 “兩個中國”“一中一臺” 假象,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嚴重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臺灣(資料圖)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也是不容置疑的歷史和法理基礎。從歷史來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早在三國時期就有相關記載,此后歷代中國政府都對臺灣行使著管轄權。從法理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都明確確認了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行為,都會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也不可能得逞。
特朗普團隊對賴清德 “過境” 始終保持沉默。美國在臺海問題上一直試圖維持所謂 “戰略模糊”,既想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又不愿因臺灣問題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當前美國在經濟領域對中國存在諸多需求,中美貿易關系關乎美國眾多企業和民眾的利益。美國農業領域有大量產品依賴中國市場,若中美貿易出現波動,美國農民將面臨巨大損失。若美國高調接待賴清德,必然會嚴重損害中美關系政治基礎,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制,這對美國自身利益并無益處。若完全拒絕,又會讓其在臺的 “盟友” 感到失望,影響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這種矛盾的處境,讓特朗普團隊不得不謹慎權衡。美國國內不少商界人士也紛紛發聲,希望政府能妥善處理臺海問題,避免影響中美經貿合作。
臺灣(資料圖)
賴清德多次發表 “臺獨” 言論,在各種場合宣揚 “臺灣獨立” 理念,試圖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聯系。他在公開演講中歪曲歷史,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這種行為遭到兩岸同胞的強烈譴責。臺當局將大量資金投入到所謂 “防務” 領域,卻對島內民生問題視而不見,民眾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島內不少地區的交通設施老化,公共服務資源緊張,而臺當局卻把資金用于購買美國過時的武器裝備,導致民生改善計劃一再擱置。
國際社會對 “臺獨” 行徑的警惕和反對態度日益明顯。日本政府近期對在臺日企發出安全提醒,要求做好應急準備。這一舉措釋放出明確信號,日本不愿因臺灣問題影響與中國的關系,更不想被卷入臺海沖突。日本與中國在經濟、貿易等領域存在廣泛合作,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兩國在汽車、電子等產業有著深度的產業鏈合作。一旦臺海局勢緊張,日本的經濟利益將受到直接沖擊。這種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讓日本在臺海問題上不敢輕易站隊臺當局。日本國內的經濟團體也多次向政府施壓,希望保持中日關系穩定。
國際輿論對賴清德的 “臺獨” 行徑普遍表示擔憂。多家國際媒體發文指出,賴清德的激進 “臺獨” 路線可能引發臺海地區的軍事沖突,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國際智庫的分析報告顯示,臺海局勢的緊張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電子、半導體等領域。全球半導體產業有相當一部分產能集中在臺灣地區,若臺海局勢動蕩,全球芯片供應將出現短缺,進而影響汽車、電子設備等多個行業的生產。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認識到,“臺獨” 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才能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不少國際組織也發表聲明,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呼吁臺當局停止 “臺獨” 行徑。
臺灣(資料圖)
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的軍事演訓常態化開展,展現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解放軍的先進武器裝備不斷列裝,作戰能力持續提升,對 “臺獨” 分裂勢力形成了強大的威懾。近年來,新型驅逐艦、戰斗機等裝備陸續服役,大大提升了解放軍的海空作戰能力。臺軍在武器裝備、人員訓練等方面與解放軍存在巨大差距,根本不具備與解放軍對抗的能力。
臺當局若繼續執迷不悟,只會加速自身的滅亡,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臺灣回歸祖國懷抱,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實現統一后,兩岸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將更加深入,為兩岸同胞帶來更多福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