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風景,美在廣西;游遍天下,還是寧夏。近日,廣西一款名為“棋樂融融”的App悄然融入寧夏群眾的日常生活,把智慧棋盤從如詩如畫的八桂大地,下到了美麗富饒的塞上江南,在黑白對弈的智慧較量中,演繹出一幅幅文體融合新畫卷。
跨界聯手,打造智力運動新載體
“游戲產業是凝聚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承載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精神需求的數字產業。”廣西和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元元介紹,棋牌類游戲是歷史悠久的智力運動,在科技加持下,正在不斷以新的方式帶給人們新的體驗。
“棋樂融融”App就是帶給人們新體驗的載體。據介紹,該項目的運營方——廣西和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誕生本身就自帶歷史文化與現代高科技的基因,其由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全媒體傳播有限公司與杭州盛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前者依托主流媒體的深厚文化底蘊與全媒體傳播矩陣,為項目注入了文化傳播的責任與公信力;后者則憑借多年深耕互聯網科技領域的技術積累,為平臺搭建了穩定高效的技術架構。兩家企業跨界聯手,目標清晰——以數字技術激活傳統智力運動,讓圍棋、象棋、五子棋等兼具文化內涵與競技價值的項目,突破時空限制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據介紹,“棋樂融融”App核心功能涵蓋三大板塊:實時對戰區目前支持中國象棋、五子棋、跑得快等8種主流棋牌項目的在線匹配,用戶可根據等級、興趣選擇對手,從新手切磋到高手對決一鍵實現,甚至設有針對寧夏本地棋牌類愛好者的“方言”互動場景。比賽專區會根據節點不定期組織線上賽事,豐厚獎品回饋用戶,還可為企事業單位定制專屬比賽頻道,舉辦專屬智力運動賽事。社群俱樂部則成為棋友交流的樂園,既能分享棋局心得,也能邀約線下棋聚,讓線上的“云對弈”延伸為真實的社交聯結。
棋風盛行,塞上大地藏“棋”緣
寧夏人對棋類運動的熱愛,早已融入市井煙火。在銀川中山公園的百年槐樹下,總能看到愛好者圍坐石桌,楚河漢界間的“車馬炮”交鋒常引得路人駐足;城區的早市旁,幾張折疊小桌支起棋盤,賣水果的攤主與顧客殺得難解難分,生意與棋局兩不誤。
這份熱愛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積淀。寧夏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歷史上便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而棋類運動恰是智慧交流的絕佳載體。上世紀80年代,寧夏象棋隊曾在全國賽事中屢創佳績,涌現出多位省級大師;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戰略的推進,各地社區、學校的棋類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僅銀川市注冊的民間棋類協會就有23家,年均舉辦各類賽事超百場。但受限于場地、時間與對手資源,許多棋友常面臨“想下棋時湊不齊人”“遇瓶頸時找不到名師”的困擾。家住銀川西夏區的象棋愛好者海濤就坦言:“以前每天揣著棋盤去公園等對手,遇上刮風下雨就只能在家‘擺殘局’,現在有了手機App,躺在床上都能和全國棋友過招。”
智趣相融,一盤好棋激發新活力
“棋樂融融”App落地寧夏后,迅速填補了當地智力運動數字化服務的空白。上線僅10天,注冊用戶便突破5000,日均休閑娛樂對弈萬余輪。平臺特別設計的“地域匹配”功能,讓同小區、同街道的棋友能快速相遇,不少用戶通過線上約戰結識后,自發組織線下“棋友會”。
資深棋友陳超認為,“棋樂融融”App的推廣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以棋為媒激活了地域文化的傳播路徑。“寧夏既承載著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又因歷史上的人口遷徙而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棋類運動作為一種世界共通的‘語言’,能夠通過數字平臺將這些文化特質傳播得更遠。”他表示,平臺未來若能結合寧夏非遺項目開發特色棋類,如借鑒賀蘭山巖畫元素的“巖畫棋”,或將成為地域文化創新的新亮點。
如今,“棋樂融融”App這盤落子寧夏的“好棋”,正以智慧為子、以樂趣為線,在塞上江南的土地上編織出一張聯結你我、智趣相生的生活網,讓千年文化與數字時代在此處相遇,碰撞出更動人的火花。
原標題:《寧夏:“棋樂融融”來了!智慧棋盤從八桂大地下到塞上江南》
欄目主編:吳長亮 文字編輯:李小佳
來源:作者:廣西云-廣西日報 王建宇 趙奕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