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7月22日,日本正式向美國“妥協”,雙方達成了貿易協議,日本徹底淪為美國的資源庫。
對此特朗普自然是欣喜若狂,在日本這個“硬骨頭”倒下后,其他國家不是輕而易舉?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少國家都開始動搖...
也就在這個時刻,美國宣布了中美第三輪談判的時間,美財長更是提出要求:中國必須答應兩件事,否則加稅100%!
中美談判
對于此次的談判時間,美財長貝森特表示會在7月28日至29日和中國官員會談。
而中方雖尚未官宣,但依照前兩次中美談判的慣例,即 5 月 12 日的日內瓦談判和 6 月 10 日的倫敦談判,都是美方率先透露消息,最終中方行程也基本吻合,所以此次也大概率不會有太大偏差。
這一微妙的 “時間差”,已隱隱透露出美國急切的心情。
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時間點恰好卡在了美國與其他國家關稅談判的截止日期之前。
美國此前將對多國 “對等關稅” 的 90 天暫緩期從 7 月 9 日延長至 8 月 1 日 ,并向數十個國家發函,要求它們務必在 8 月 1 日之前與美國達成協議,否則就將面臨新稅率的加征關稅。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美談判提前至 7 月底,其背后意圖值得深入思考。
回顧前兩次中美談判,美國的急切主要源于經濟層面的壓力以及稀土問題,而此次美國的急切有著更為復雜且緊迫的原因:
特朗普政府目前正試圖通過關稅大棒來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協議上做出讓步。
在過去幾個月里,美國與多個貿易對象的談判進度遠遠不及預期。
截至目前,美國僅與英國、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且協議細節仍有待進一步敲定,而與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重要經濟體的談判則陷入停滯。
特朗普此前已經多次推遲關稅實施期限,若在 8 月 1 日這個新的截止日期前,仍無法讓眾多貿易伙伴屈服,繼續達成協議,美國在國際上的信譽將遭受嚴重打擊,所謂的 “美國優先” 貿易政策也將淪為笑談。
正因如此,特朗普近期不斷向日本、菲律賓等平日里最為聽話的盟友小弟施加巨大壓力,強行達成協議。
但特朗普心里十分清楚,在眾多國家背后,真正的最大阻礙、其他國家敢于在貿易談判中堅持立場的底氣和支撐,正是中國。
要中國在貿易談判上沒有明顯 “讓步”,那些處于觀望狀態的國家就很難輕易向美國低頭。
所以,對于特朗普而言,至少要營造出中國在貿易談判上進一步 “退讓” 的現象,才有可能打破當前的談判僵局,讓其他國家紛紛效仿,達成美國所期望的一系列貿易協議。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盡管美國財長貝森特一直對外強調美國不著急與中國達成協議,但行動上卻如此急切的原因。
兩個條件
而除了刻意選擇的談判時間節點外,美國財長貝森特公開表示,本次談判的議題范疇將突破傳統貿易領域的邊界,延伸至更為廣泛的國際事務領域,其中明確將中國采購受制裁的俄羅斯及伊朗石油相關問題納入討論框架。
這一表態絕非偶然,而是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博弈中精心設計的又一步棋。
值得注意的是,貝森特的言論與特朗普不久前的強硬表態形成呼應。
特朗普曾在公開場合明確宣稱,任何國家倘若繼續購買受美國制裁的俄羅斯石油,都將面臨高達 100% 的二級關稅加征。
這一威脅性言論的指向性極為明確,結合美國近期的外交動作來看,其主要施壓對象顯然包括中國在內的俄羅斯能源貿易伙伴。
從全球能源貿易格局來看,中國作為俄羅斯和伊朗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在兩國能源出口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公開數據,中國自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連續多年保持增長,2024 年日均進口量已突破 200 萬桶,占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的 35% 以上。
而對伊朗的原油進口雖受地緣政治影響有所波動,但年均進口量仍穩定在 100 萬桶 / 日左右,是伊朗規避西方制裁的重要貿易通道。
這種深度綁定的能源合作關系,正是美國試圖打破的關鍵環節。
美國此舉的戰略意圖呈現出鮮明的雙重性,一方面,通過切斷俄羅斯和伊朗的主要能源出口渠道,能夠直接打擊兩國的經濟命脈。
俄羅斯能源出口占其 GDP 的比重長期維持在 30% 以上,伊朗更是高達 45%,能源收入是兩國維持國家運轉和應對外部壓力的重要支撐。
削弱這一經濟支柱,既能動搖兩國的國際博弈能力,也能間接服務于美國在東歐和中東的地緣政治布局。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遏制中俄、中伊能源合作,為自身能源出口創造市場空間。
近年來,美國頁巖油產量持續攀升,已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急需拓展海外市場。若能迫使中國減少對俄伊石油的依賴,美國能源企業將獲得可觀的市場份額。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測算,中國原油進口市場每增加 1% 的份額,就能為美國帶來年均 20 億美元的貿易收益。
更重要的是,掌控中國的能源供應渠道后,美國將獲得新的戰略籌碼,在后續的貿易談判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然而,美國的如意算盤顯然低估了中國的戰略定力。
中國在能源貿易領域始終秉持明確且一貫的立場:各國之間基于市場規則的國際貿易活動,不應遭受任何第三方勢力的非法干涉與不當影響。
美國對俄羅斯和伊朗實施的單邊制裁,本身就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基本原則,也未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屬于典型的 “長臂管轄”。
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此類單邊制裁既不具備國際法效力,也嚴重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國堅決反對并將繼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隨著談判日期的臨近,雙方在這一議題上的博弈將愈發激烈。
但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全球能源貿易秩序的決心不會動搖,任何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讓步的企圖,最終都將難以奏效。
參考信源:
新浪財經 美方稱中美貿易談判已進入全新階段
環球時報 中美下周在瑞典舉行經貿會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