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嵐皋縣孟石嶺鎮桃園村,河水裹挾泥沙,渾濁難辨本色,沿岸雜草肆意蔓延,荒蕪之態令人嘆息。而如今漫步村中,河道清流如練,水波微漾,倒映著兩岸蔥翠草木與整潔村舍,仿佛一幅精心渲染的水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這般脫胎換骨的蝶變,正是桃園村以“水”為筆,飽蘸汗水與智慧,在綠水青山間奮力書寫的“綠富美”答卷。
桃園村河道治理,不僅重拾了河流清澈的容顏,更孕育了一支備受矚目的隊伍——“桃園女子護河隊”。這支隊伍由十幾位村中婦女自發組成,她們卸下田間勞作的疲憊,以另一種方式擔當起家園衛士的責任。晨曦初露或夕陽西下,在粼粼波光中,總能看到她們身著統一服裝的忙碌身影。她們巡河岸、清雜物、查排污、勸陋習,一絲不茍地守護,讓每一寸河道都煥發著潔凈的光澤。
護河隊員的行動如同春風化雨,浸潤人心。在她們持之以恒的感召下,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悄然覺醒,亂倒垃圾、私排污水等行為逐漸銷聲匿跡。一支女子護河隊,不僅守住了清流碧水,更在村民心中筑起了一道守護生態的堅固堤壩。
一灣好水激活了桃園村的產業脈搏,村兩委敏銳抓住生態優勢,謀劃長遠,將綠水青山轉化為富民增收的“活資產”。數百畝生態果園依山勢起伏,綠意盎然。桑葚、蠶絲、水稻、小面藕等農產品品質因優質水源滋養而備受青睞,訂單紛至沓來。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態農業與鄉村電商的蓬勃興起。在清澈河水滋養下生長的特色農產品——桑葚、水稻、小面藕等,通過互聯網渠道飛出大山,直達城市餐桌,身價倍增。村民指著手機上不斷跳動的訂單信息,喜不自禁:“以前挑著擔子趕集賣菜,現在動動手指頭,好東西就賣出去了,價錢還好!”產業的多元發展,如同多條奔涌的溪流,源源不斷地為村民注入致富的活水,匯成增收的豐沛江河。
桃園村今日的生機勃勃,離不開桃園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村黨支部書記周益琳。在河道整治最艱難的起步階段,面對資金匱乏、少數村民的不理解,周益琳沒有退縮。她白天四處奔波爭取支持,晚上則踏著夜色挨家挨戶耐心溝通。在村民大會上,她真誠剖白:“這河水,是我們祖祖輩輩喝的水,澆地的水,更是子孫后代要依仗的水。清不了河,我們拿什么談發展?”
她不僅謀劃全局,更躬身實踐。為破解產業發展難題,她多次帶隊外出考察學習,引進先進理念與技術;她積極對接市場資源,為村里的農產品尋找穩定銷路;她推動建立公平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發展成果惠及家家戶戶。村民們的信任在周益琳一次次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的行動里不斷累積、沉淀。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匯聚成推動桃園村破浪前行的磅礴力量。在周益琳身上,可以看到新時代基層干部“水”一般的柔韌與“山”一樣的擔當。
河水清了,腰包鼓了,村民笑了。嵐皋縣桃園村以水為媒,繪就了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和諧畫卷。昔日默默無聞的山村,正以嶄新的姿態,在綠水青山間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振興之歌。女子護河隊的袖章、生態果園的新綠、農民新居里的歡聲笑語、村民臉上舒展的笑容,連同周益琳書記奔波的身影,共同構成了桃園村最動人的風景,這風景,正是汗水澆灌的新希望。
文/西安外國語大學團委 喬子謙 鮑宇茜 景夢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