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5日電 題:人們助農的愛心比瓜甜——巴彥淖爾助農紓困見聞
新華社記者趙澤輝
滿載著西瓜的農用車,剛剛停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團結街道慶豐社區門口,就立即被聞訊而來的市民團團圍住。“上次我就從社區群里接龍買了瓜,口感特別好。”居民張鑒邊挑瓜邊笑著說。這幾天,直播助陣、網紅幫忙,賣瓜聲此起彼伏,市民爭當“吃瓜群眾”。一幕幕溫馨的場景,發生在災后的巴彥淖爾市。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近日遭受因強降水天氣引發洪澇及風雹災害,超24萬人不同程度受災,百萬畝農作物受災。當地有種瓜的傳統,全市西瓜和甜瓜種植面積超25萬畝,這時候正趕上西瓜成熟,很多瓜農遭遇賣瓜難。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賽湖洞嘎查黨支部書記劉建文指著地里的西瓜說:“冰雹不僅讓瓜的產量減半,還在瓜皮上打出小孔和瘀傷,無法長途運輸,只能就地低價銷售或扔掉。”
面對災情,一場愛心助農行動迅速展開。巴彥淖爾市農牧局聯合市直機關工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等多部門,第一時間發布《愛心瓜果消費幫扶倡議書》。短短四五天內,西瓜訂單已達15.8萬斤。當地還在田間地頭組織了多場直播,網紅主播也來幫忙賣瓜。
在杭錦后旗三道橋鎮熱水村的瓜地里,村黨支部書記高立功說:“摘瓜的時候仔細點、搬的時候注意點,咱們的瓜皮薄,容易磕壞。”幾天前還愁眉不展的高立功,因為村里來了大訂單,心一下子敞亮了。“村民們全靠種瓜增收,兩天賣了5萬多斤瓜,可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高立功說。
在臨河區干召廟鎮烏蘭村二組,200多個鋼架大棚整齊排列著,這里種植的麒麟瓜即將上市。種植基地負責人劉堅說:“去年我在烏拉特后旗試種了110畝,畝均純利潤達1.3萬元。今年雖然受天氣影響,但我們依舊有信心。”
記者在幾個種植村走訪發現,如今村民們的種瓜方式更加科學、精細。在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鎮瓦窯灘村,新一代瓜農不再僅僅依靠經驗種植西瓜,而是逐步應用科學的有機種植技術。他們甄選抗逆品種,應用水肥一體、熊蜂授粉、混蔓結瓜等綠色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西瓜品質。
巴彥淖爾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巴彥淖爾市西甜瓜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效雙升,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全鏈融合為路徑,向著建成全國優質西甜瓜生產基地前進。(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