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解決臺灣問題只是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道小波瀾、小曲折,絕不能因為臺灣影響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這么些年,每次分析和討論這個問題時,總有人對我的觀點有錯誤理解,左的人只看到了左,右的人只看到了右,其實我覺得都沒理解到點上。
一說不能因為臺灣問題影響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一些人就機械地理解成要通過妥協退讓,或者將臺灣問題擱置的辦法來達成。一說絕不容許臺灣問題成為羈絆中華民族復興的絆腳石,最終唯有一戰才能解決問題,便有一些人理解成立即打過去才能解決問題。
其實,這些都是片面的。造成臺灣問題的根源是美國,拋開美國談解決臺灣,無論怎么做都會錯。我一直的觀點,就是要敢于為了臺灣與美國玩戰爭邊緣游戲,敢于斗不怕破。只有敢于斗不怕破,才能讓華盛頓那幫極端反華分子感受到因臺灣卷入與中國直接沖突的風險。
在我的一篇置頂文章《》中,就談到要把美國勾結臺偽當局切中國香腸,對我們進行壓力測試的戰略挑釁,變成我們主動出擊,讓臺灣成為測試美國意志的試金石,甚至是讓美國霸權威信掃地的戰略工具。
我們不要低估美國利用臺灣問題遏制中國的決心,更不要高估其直接與中國因臺灣問題展開直接對抗的意志。對于美國來說,俄烏沖突這種代理人戰爭是最有利的模式,所以這些年他們一邊在挑起臺海、南海、東海等地緣沖突的同時,又不忘給中美競爭設置護欄。
說到底,美國的操作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在歐洲的地緣棋盤上,華盛頓的操作堪稱絕妙。拜登挑起這場戰爭,鎖死俄歐互毆的地緣困局。繼而上臺的特朗普“新官不理舊賬”,讓這場對抗的所有成本都加諸歐洲人頭上,把歐盟變成自己的代理人。
食髓知味的華盛頓霸權分子,從俄烏沖突的成功經驗中得到極大的鼓勵。事實上,只要美國在亞太地區以臺海、南海、東海甚至中印邊境的任何一場沖突作局,也設計一場針對中國的圍獵,那他們就真有可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7月12日,《金融時報》援引5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五角大樓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最近幾個月一直在向日本和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兩國明確在臺海爆發沖突時自身將扮演的角色,施壓其在沖突中當先鋒、打頭陣。
這些年的一系列操作表明,美國正在圍繞臺灣加緊構建代理人戰爭的各種要件。如果我們陷入華盛頓編織的陷阱之中,哪怕收回了臺灣也沒有太大的價值和意義。而唯一破局的辦法就是讓美國看到,他們的每一次布局都有可能讓自己陷入戰爭風險中,而且要從現在開始。
絕不能等到美國布局全部完成之時,到那時他們就可以隱身幕后,我們反而缺乏機會對其進行反制。比如他們在亞太地區完成“堤豐”“薩德”等戰略武器的部署,亞洲小北約徹底成形等。雖然仍然有時間進行應對,但我們要有緊迫感,要寸步不讓。
怎么寸步不讓,斗而不怕破?簡單列舉一例,前段時間有消息稱美國特種部隊士兵進駐臺澎金馬等地,指導島內偽軍備戰。我們完全可以借此挑起一場危機,比如將金門徹底困住,要求交出美軍士兵。如此一來,臺海危機就成了美國不得不處理的危機。
在金門這個對我們隨便拿捏的戰場,美國怎么玩都是輸。這樣的危機搞一次,就能打痛它,不行就多來幾次。我相信,古巴導彈危機那樣的對抗,有一次就夠它長記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