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智駕測試引發不小的爭議,也讓網絡上掀起了對測評權威性的討論。7月25日下午,鴻蒙智行、AITO汽車、智界汽車先后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已看到某平臺所謂“測試”,不予置評。
觀察者網注意到,鴻蒙智行還隨文附上了一張長圖,詳細介紹了鴻蒙智行2025上半年輔助駕駛報告。相關報告顯示,其輔助駕駛總里程達16.7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4萬多圈,其中高速輔助駕駛里程11.9億公里,城區輔助駕駛里程4.8億公里;用戶月均使用輔助駕駛里程達460公里,系統用戶活躍度高達94.8%
鴻蒙智行強調道:“安全,是鴻蒙智行的基因。只有安全、好用,才能讓用戶敢用、放心用!”
這起爭議,源于懂車帝進行了一場覆蓋多款熱銷車型的智駕安全實測節目。據其介紹,在此次節目中,平臺選取市場熱門暢銷的20多個品牌的近40款車型,模擬城區和高速兩大道路環境的15個真實事故場景,進行輔助駕駛科普。其中,城區道路包含“開進大轉盤”“轉盤內匯入”“四小學生過馬路”“故障車躲避”等9個場景,高速公路包含“高速驚現事故車”“施工路遇卡車”“消失的前車”等6個場景。
相關節目在網絡平臺發布后引起了廣泛熱議。有網友坦言引起了對智駕安全的重視,但也有一些博主認為測試存在不科學、不嚴謹的地方。比如,有人提出視頻中不同車型的跟車距離有所不同,還有人質疑測試中存在人為控制的可能。
對此,懂車帝相關負責人25日向媒體表示,節目的初衷是增強對智駕的科普,消除公眾對當前智駕功能的“盲目信任”,并呼吁大眾提升對智駕功能科學認知,對自身安全負責,同時呼吁車企在宣傳智駕上不要過度,更應重視對當前智駕存在短板的宣傳。
前一天,微博@懂車帝原創針對節目引起的爭議回應稱:部分賬號通過截取某車型視頻內容制作圖片,并在各平臺及評論區廣泛傳播,但這些內容與事實不符。
懂車帝聲明稱,在測試過程中,駕駛員并未人為干預方向盤打斷車輛向左變道。相反,是車輛的AEB功能觸發后,導致車輛的NCA功能因AEB的持續介入而被抑制。NCA功能被抑制后,車輛無法執行繞行動作。
但也有行業人士分析指出,AEB觸發不會導致退智駕,實際退智駕原因為車主手力矩干擾,讓自車狀態由 ACC開啟+NCA激活變為ACC開啟+NCA退出。
有媒體對此評論道,“行業統一權威評測標準”尚需構建,用戶需理性、全面看待“測試”。甚至還有分析直言,誰在、誰能公正權威地監督和測評平臺的測評?這并非是要掩飾國產車的不足,而是作為影響力媒體,應該有責任用好影響力,測評就更要保證其科學嚴謹。
近幾個月以來,業界和公眾對智駕安全的討論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多部門也先后發文強調,“現階段輔助駕駛不等于自動駕駛”。
今年4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出倡議,嚴格依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40429—2021),杜絕虛假宣傳與過度營銷,避免使用模糊或誤導性表述,確保功能命名科學嚴謹,防止駕駛員誤用、濫用風險。
工信部也于4月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管理工作推進會,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在監管引導下,主要車企紛紛調整宣傳話術。可以預料,隨著工信部等行業主管部門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定,“統一的行業認定的權威標準”或將逐漸出爐。
有分析人士指出,“理不辨不明”,從這個層面來講,這場“測試”爭議,對于行業而言,或許也并非壞事。畢竟,真金不怕火煉,相信經過爭議之后,真正的經得住質疑和驗證的“智駕”能在國內走的更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