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歷史上首位出生于美國的教宗良十四自當選以來引發多方關注。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提出一項特別立法草案,旨在回應這一前所未有的局勢,并為其在美國的國籍和稅務地位提供明確保障。該項名為《神圣主權保護法案》(編號H.R. 4501)的提案,于2025年7月17日由科羅拉多州共和黨眾議員杰夫·赫德(Jeff Hurd)正式提交美國眾議院審議。
此舉被廣泛解讀為對一個前所未有政治與宗教交匯難題的回應:當一位美國公民成為擁有絕對主權的外國元首——即天主教教宗時,如何處理其原有的法律責任,尤其是國籍與稅務問題。
良十四教宗原名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來自美國芝加哥,兼具美國與秘魯雙重國籍,于2025年4月被選為圣伯多祿宗座的繼承者。根據現行美國法律,即便居住海外,所有美國公民仍須向美國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申報全球收入,并可能需承擔相關稅賦。
赫德議員在聲明中表示:“這項立法承認教宗職位的非凡性質——其職責橫跨信仰、領導與全球責任。任何一個蒙召為逾10億天主教徒服務的人,不應被迫在宗教圣召與美國國籍之間作出選擇。”
根據現行制度,倘若未作出例外處理,理論上即便是教宗本人,也需就其任何潛在收入提交稅務申報,甚至包括管理教宗辦公室名下的慈善基金及“圣伯多祿獻儀”(Obolo di San Pietro)等宗座專款。盡管這些資金并非其個人財產,但其名義責任歸屬亦可能被解讀為稅務負擔。
據消息人士透露,梵蒂岡國務秘書處內部已對美國國稅局可能意圖對圣座基金行使形式性審查權表達關切。報道稱,盡管未獲官方確認,但梵蒂岡內部甚至曾一度設想教宗良十四可能放棄美國國籍,以徹底消除法律歧義。
目前,若無明確立法豁免,教宗在理論上可能仍屬納稅義務人范圍。更復雜的是,歷任教宗普遍形式上放棄其象征性薪酬,但關于宗座支出、私人支配資金與教宗支援義務等問題的界定,若無具體說明,也可能引起美國國稅局對其“收入”范圍的不同解釋。
來源:意歐視點 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