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公共債務總額已經突破37萬億美元大關,這數字聽著就讓人頭大。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從2023年初的31.4萬億,到2025年中期已經漲到36.56萬億。
現在債務水漲船高,國會那邊老是圍繞債務上限吵架,2023年6月通過財政責任法案,暫停上限到2025年1月,結果一到期限又得重新抬高。
耶倫作為財政部長,多次公開表態,說如果不及時處理,違約風險會沖擊全球市場。智庫報告直指2025年可能是美債崩盤的起點,因為大量債務需要在短期內重新融資,利率壓力越來越大。
橋水基金的達利歐也發話,美國債務擴張太猛,利息支出暴漲29%,這不是可持續的。說白了,美國靠印鈔和舉債維持經濟,但美元霸權讓它能多扛會兒,可一旦信用出問題,全世界都得跟著遭殃。
美國債務危機的根源和現狀
美國債務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早從2008年金融危機就開始積累,那時候為了救市,大筆花錢刺激經濟。到了2020年疫情,又是海量支出,債務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2023年1月19日,債務觸及31.4萬億上限,國會兩黨為此掐架,共和黨要削減開支,民主黨想維持福利。最后勉強通過法案,暫停上限到2025年1月1日。
可這只是暫緩,2025年1月2日上限恢復到36.1萬億,債務總額已經超標。穆迪評級機構在5月19日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理由是政治分歧太大,債務管理不靠譜。
耶倫反復強調,美國可能在1月中旬就碰壁,得用特別措施拖延,比如延遲養老金支付啥的。到2025年5月,國會又提高上限5萬億到41.1萬億,避免立即違約。但這法案里頭永久延長企業減稅,還大幅削減社會福利,爭議不小。
全球投資者一看這架勢,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到4.48%-4.54%,30年期接近5%,逼近心理關口。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波動指數也跟著跳。
專家分析,超過2.5萬億債務要在2025年6月底前到期,重融資成本高企,財政脆弱性加劇。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也沒幫上忙,反而加重了負擔。
總的看,美國債務模式是保守的,高信譽,但危險性高,因為一旦違約,連鎖反應巨大。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都得警惕,這不是孤立事件。
中國作為美國最大債權國之一,這些年持有美債規模不小,但最近在減持。2023年,中國持有約1萬億美元美債,占美國外債的很大份額。可從那以后,減持步伐加快。
2023年3月拋售數百億,到年底持有降到8700億左右。2024年繼續,耶倫訪華兩次,7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討論,4月在廣州又談了一次,重點就是債務管理和貿易摩擦。中國持有進一步減到8000億。
2025年上半年,減持更明顯,3月報告顯示中國退居第三大海外債主,被英國超越。5月數據,持有量降到7570億,4月757億,5月756.3億。到7月,大概穩定在7500億左右。美國財政部報告確認,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持有量首次低于英國。
減持原因多,一方面中美貿易戰影響,關稅加征讓經濟聯系松動;另一方面,美國債務風險上升,投資者轉向黃金或其他資產。全球央行都在減持美債,擴大黃金儲備。
中國央行在1月暫停買入國債,轉向穩經濟,但外匯儲備結構優化是關鍵。智庫建議,將部分美債轉為美元私人資產,增量投向其他貨幣。
說實話,這減持是明智的,但如果美債真暴雷,中國剩的那些持有量也會貶值,損失上千億不是夢。外匯儲備安全直接影響經濟穩定,得提前布局。
中國面臨的損失風險與應對策略
中國持有美債的損失風險越來越現實,因為美國債務違約一旦發生,全球拋售潮會來。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美債被視為現金等價物,可信用動搖,價值就跌。
中國是第二大持有國,2022年底持有8594億,占美國外債11.85%。但2025年已降到第三,持有7563億左右。減持雖緩解部分壓力,但剩的資產還是巨額。專家算過,如果違約,中國資產縮水可能達數百億,甚至更多,因為市場恐慌會放大效應。
橋水基金報告指出,美國利息支出暴漲,2024財年赤字1.8萬億,這會推高利率,重融資壓力大。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高,主權信用風險上升會侵蝕儲備價值。
2023年美國債務上限危機時,中國就減持,防止外溢沖擊。耶倫訪華時,中方強調美國需負責任,別轉嫁危機。智庫分析,美國公共債務到2025年引發危機概率高,沃頓教授戈麥斯警告,34萬億債務會爆。
中國準備包括優化儲備結構,持存量穩定,轉私人資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國際合作中心報告說,短期違約低,但長期美元信用侵蝕,中國需分散投資。減持美債是自由的,從經濟利益出發,不跟風拋售,以免失去談判籌碼。
總體債務看,中國比美國復雜,地方債65萬億加國企包袱,但中央不背債,靠生產投資維持。專家提醒,家庭企業背債多,消費弱,得警惕通縮。美債風險對中國是警鐘,得平衡對外依賴。
中方對美國債務問題的態度一直明確,通過外交渠道反復警告。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在記者會上表態,2023年5月23日,毛寧指出,美國應處理好債務,別把風險轉嫁全球。
2025年1月22日,又回應穆迪下調評級,說中國是主要持有者,美國需負責任措施。7月發布會,重申別讓自私行為禍害全世界。智庫報告和媒體報道顯示,中國強調平等對話,避免單邊主義。
2025年4月21日,中國警告各國,別為美國關稅豁免犧牲中國利益,否則反制。耶倫與中國官員通話,討論債務,但中方立場強硬。蔡正元等專家分析,美債今年度過,但明年可能崩,中國示警是為全球穩定。
外交部藍廳發布會,發言人直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負面影響,加征關稅沖擊全球貿易。中國倡導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G20,推動改革。
2025年中美關系復雜,美國一邊求幫助,一邊打壓,中國不再容忍,堅決捍衛利益。諺語“殷鑒不遠”,中方說“收手吧,美國,時代變了”。這警告不是空話,是基于事實,債務危機若爆,全球經濟動蕩,中國損失大,得防患未然。
中方警告的背景與全球影響
中方警告的背景是美國債務擴張威脅全球穩定。2025年智庫報告稱,這是美債崩盤元年,專家警告債務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
中國作為受害者,損失巨大,因為持有美債多,違約會引發拋售,價值下降。國際社會關注,希望美國穩定市場。中國推動減少美元依賴,動搖美元霸權基礎。
半島電視臺報道,2024-2025年,美債信心減弱,影響蔓延大洲。避風港變危險源,美元資產風險上升。新華社深度報道,美元從避風港成風險源。全球股市因貿易關稅混亂,本周平穩,但隱患在。中國經濟停滯,央行暫停買入國債,轉向投資者。
中國在G7峰會后,提醒美國別一邊合作一邊打壓。警告是呼吁負責任政策,展示中國在全球治理作用。中國貢獻全球經濟穩定,開放市場,推動自由貿易。
債務問題未根除,美國積累繼續,中國減持堅持。潛在影響是市場波動,投資者拋售,匯率跳。東京倫敦交易室紅一片,部分國家加速去美元化。
俄羅斯巴西討論新機制,中國聯合國發言強調公平。危機化解曲折,2025年5月通過預算包,但風險猶存。中國致力于穩定,不會容忍單邊主義。全球經濟考驗在后,得共同應對。
全球經濟未來考驗大,美國債務隱患在,中國警告聲在耳。智庫預言2025年危機起點,橋水基金分析財政脆弱。耶倫推動談判,但政治極化難解。
中國減持策略對頭,持有降到低位,但損失風險仍高。專家如達利歐提醒,債務不可永續。中國外匯優化是關鍵,分散投資保安全。中美博弈中,債務成工具,中國立場堅定。
警告美國別自私,是為全世界著想。時代變了,得反思做法,重塑互信。債務風暴若來,全球拋售潮起,中國上千億資產蒸發。國際呼吁遵守決議,維護和平穩定。
中國積極作用,推動合作改革。債務模式對比,美國傳統國債危險,中國雙重貨幣欺騙性強,但都追未來資金。世界被拋遠,得警惕。總之,這事兒關乎每個人,需理性看清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