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嘉寶 王慧瓊
顧大煒(左) 本報記者 王慧瓊攝
湯珺然(左)
楊孟璠(左)
紀彤心(左)
王振澤(右) 鏈博會上,志愿者們服務會務工作,向外賓和參展商介紹情況、回答問題。??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開欄的話
在經貿往來的舞臺、科技創新的前沿、文化碰撞的現場、教育互鑒的課堂,有一群活躍在中外交流第一線的人們……他們親歷著中外合作,感受著互信互鑒。今日起,本版推出“我在中外交流第一線”專欄,講述身處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中外交流實踐者的故事。
熟練使用多語種開展交流,提供咨詢引導、團組接待、翻譯支持、媒體保障等多項服務……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活躍著這樣一支青春隊伍。他們是來自北京10所高校的480名青年志愿者。
自7月8日起至20日展會結束,志愿者累計上崗2902人次,服務時長26467小時,助力鏈博會順利舉辦,向世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開放自信的風采。同時,他們也以青春視角觀察著這場國際經貿盛會,與時代同頻,感受“鏈”接世界的蓬勃力量。
近日,記者走進第三屆鏈博會舉辦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聽志愿者講述他們的“鏈博故事”。
不僅要做“活地圖”,更要儲備“知識庫”
還未到早上8時,北京語言大學志愿者紀彤心已到崗。明確當天的接待任務后,她迅速進入狀態:依據團組需求規劃參觀路線、對接相關展位負責人、協調安排中英文講解……9時整,隨著觀眾陸續入場,志愿服務正式開始。
作為展會實施組志愿者,紀彤心主要負責數字科技鏈區的巡館記錄工作,同時承擔部分參觀團組接待任務。
“鏈博會首日,我陪同一個意大利代表團走訪綠色農業鏈區,協助他們與企業負責人對接、洽談,還促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特別有成就感!”她笑著說,“之后幾天,我平均每天要接待三四個團組。這就需要盡可能多地掌握專業知識,在來訪團組和展商之間架起溝通橋梁,保障雙方交流順暢?!?/p>
本屆鏈博會展覽面積達12萬平方米,設置“六鏈一區”,“指路”成了志愿者們的重要職責之一。
“開幕前,每個展區、每條通道我都至少走了4遍?!北本┩鈬Z大學志愿者楊孟璠說,掌握各展區間的最短路線和途徑點,是提升接待效率的關鍵。
另一名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志愿者顧大煒隨身攜帶場館地圖,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著各大展區和重要線路。幾天下來,這份地圖已被翻得邊角卷起,紙張發軟。
在各大展區之間穿梭,志愿者不僅要做“活地圖”,更要儲備“知識庫”。
巡館期間,紀彤心會隨時通過翻譯軟件學習各個行業的專業術語,“希望能準確傳遞產品的創新亮點、傳達企業的合作意愿”。
顧大煒發現,在他服務的綠色農業鏈區,中外企業的技術方案里有不少諸如“傳感器檢測”“蟲害光譜識別”等行業術語。每天晚上,他都加班加點“啃”專業材料——既有代表團提前提供的技術文檔,也有自己從網上或圖書館搜集的資料。鏈博會期間,他為一家中國肥料企業與塞爾維亞農機企業提供翻譯服務,精準傳遞雙方技術需求,助力兩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為了讓志愿者盡快適應崗位需求,我們在會前培訓及會中服務中多次強調‘以禮達意’——既要準確傳遞專業術語,又要在跨文化交流中注重禮儀、舉止得體,體現‘有溫度的專業性’?!北本┱Z言大學志愿者帶隊老師王振澤說。
“技術創新”“全鏈條”“合作”是高頻關鍵詞
“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也門《投資》雜志主編阿卜杜勒卡維的這句話,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志愿者湯珺然留下深刻印象。鏈博會期間,湯珺然全程陪同他“探館”,并承擔多語種翻譯工作。
“中東國家面臨農業用水短缺問題,對節水農業技術的需求尤為迫切。”湯珺然說,在綠色農業鏈區,阿卜杜勒卡維對中國企業展出的節水灌溉系統、AI農作物生長監測等技術格外關注,不僅仔細詢問技術原理,還詳細了解實際應用場景與效果。他計劃制作一檔新聞專輯,專門梳理在鏈博會上接觸到的中國數字創新成果。
“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熟練使用阿語交流,幫助我高效獲取展會信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真誠和熱情讓我在中國感受到友誼的溫暖。”阿卜杜勒卡維稱贊。目前,他已撰寫20余篇文章,將陸續通過《投資》雜志網站及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發布。
鏈博會既是全球企業合作共贏的大舞臺,也是更深入地理解中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不少志愿者觀察到,“技術創新”“全鏈條”“合作”是現場高頻關鍵詞。
“鏈博會越辦越好!”作為曾服務過首屆鏈博會的“老志愿者”,楊孟璠今年一進場館就被熱鬧的景象打動,“新增的創新鏈展區人氣很旺,外國展商和觀眾明顯增多,國際范兒更足了!展區設計新穎,互動性設備增強了體驗感,吸引許多中外觀眾邊走邊拍。”
今年,來自浙江、湖北等地的具身智能企業攜新產品、新技術組團參展,十分吸睛。參與VIP團組接待工作的王振澤看到,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專題展區總是被圍得水泄不通?!爸袊腁I技術發展迅速,廣泛應用于智能制造、健康醫療等多個產業,吸引許多外商關注。”他說,工作中多次聽到嘉賓們談論生態協同與信任鏈構建,這讓他對“開放合作”有了更具象的認知。
“智能汽車鏈也很火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是大家討論的一個焦點?!鳖櫞鬅樥f,走在各個展區,常??吹街型饧钨e熱烈討論的場景,各國企業都在鏈博會上尋找合作機會。
在數字科技鏈區,紀彤心注意到,一位埃及手機制造商曾兩次到訪某中國企業展位,了解其研發的新型復合材料如何應用于手機零部件生產,表達對中國產品及技術的認可?!霸谌蚧庥瞿媪鞯漠斚?,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更積極的技術創新實踐,為全球產業合作帶來寶貴的確定性。”她感慨道。
“鏈博會讓我發現自己的另一面”
在本屆鏈博會上,顧大煒另有一項特別收獲——他留意到,許多企業對于精通涉外法律的雙語人才存在旺盛需求。原本在葡萄牙語專業學習的顧大煒,一直有個“法律夢”。去年,他成功申請轉到法律專業,同時堅持葡語學習。鏈博會期間,顧大煒服務了多家葡語國家企業,職業規劃也更加清晰。
“鏈博會讓我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面。當我發揮專業所學和雙語技能,幫助嘉賓順利解決問題,那種克服溝通障礙后的從容和自信,是實實在在的成長。許多外賓驚訝于中國年輕人展現出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我感到由衷自豪!”顧大煒興奮地說,“尤其是看到這么多對口企業,我都想直接投簡歷了!未來,我希望把法律專業知識和葡語溝通能力結合起來,助力更多中國企業參與國際供應鏈合作?!?/p>
“鏈博會讓我開闊了眼界。只要有國際合作的地方,都需要多語種人才搭建溝通交流之橋。”楊孟璠說。
鏈博會志愿服務是考驗,更是成長的機遇——這是許多青年志愿者的共同感受。
AI智能語音導覽為觀眾提供指引,訊飛雙屏翻譯機與AI錄音筆助力中外人士“無障礙”溝通,各鏈條和展區可視化產業圖譜清晰展示全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本屆鏈博會的諸多細節科技感十足,讓湯珺然產生了更多思考。作為阿拉伯語專業的大四學生,她計劃讀研后到阿拉伯國家參與國際漢語教育工作,助力中文及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
“鏈博會讓我看到新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的無限可能?!睖B然說,“今后,我將繼續關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國際教育及跨文化交流中的運用,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p>
王振澤曾多次作為領隊,組織北京語言大學學生參與大型活動的志愿者服務?!扒嗄暌淮趯ν饨涣髦邪缪葜匾巧?。只有努力精進語言,深耕專業,積極擁抱多元文化,才能真正參與到國際合作中,向世界展現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彼f。
“參與鏈博會志愿服務,我更加深刻認識到,要成長為‘語言+’復合型人才。”紀彤心說,“對小語種專業學生來說,優勢不能只是‘會說外語’,而要成為既能參與跨文化交流、又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橋梁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具備更廣闊的視野、更豐富的知識儲備,為未來參與國際合作、講好中國故事打牢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