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前面提到李云龍跟山本一木斗智斗勇,在虎亭據點開展了伏擊與反伏擊,再反反伏擊等一系列謀劃。
最終李云龍臨場抗命,決定率領一營到最佳觀測點觀察鬼子動向,結果正好遇到鬼子觀摩團也到達最佳觀測點,觀察山本特工隊表演進攻八路軍總部的戲碼。于是一場伏擊戰打下來,將這支觀摩團全部殲滅,也讓山本預感不妙,覺得是自己的計劃泄露,誤入了八路軍圈套,從而停止了進攻。
但是,鬼子吃了這么大一個虧,又怎會善罷甘休。不久的將來,隨著筱冢義男發動的A號作戰計劃,李云龍的部隊又跟他們碰到了,但這次……獨立團損失慘重!
楊角風談《亮劍》系列文章第8期:李云龍能舍命救張大彪,為什么卻不救奉為寶貝疙瘩的孫德勝?
一、
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李云龍伏擊鬼子觀摩團確實屬于誤打誤撞,因為事先他也沒想到會逮到這么一條大魚。
這也導致楚云飛也沒想明白,臨走前那是相當好奇,問李云龍:
“你既沒有情報,又沒有指示,你怎么知道那條路上就一定有仗可打?你憑什么,是直覺,還是別的?”
李云龍能怎么說呢,要不就是憑直覺,感覺虎亭據點的鬼子大規模調動肯定有貓膩,所以才抗命來這里觀察一下。還是說,自己具備未卜先知的能力,能預料到這邊肯定有鬼子軍官出沒?
于是他略一思考,給了楚云飛一個非常李云龍式的回答:
“很簡單,憑的是對手不知道我的厲害!”
哈哈,這句話也是一語雙關,既是在講字面意思小鬼子不知道他李云龍的厲害,輕敵。也是在說楚云飛,你也不知道我老李的厲害,即便觀摩了整場戰斗也摸不清我。
事實上,李云龍并沒有說錯,筱冢義男也好,山本一木也罷,他們只知道幾次栽在李云龍手里,卻除了知道李云龍叫李云龍以外,再沒有其他信息。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不知道對手情況的前提下,貿然出擊,可不就中了李云龍的埋伏,吃了大虧。
但凡他們知道李云龍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主,伏擊觀摩團也確實是誤打誤撞的話,山本一木也不會眼看就要攻破趙剛防守的斷崖,卻擔心中埋伏,而選擇撤退了。
二、
時間很快來到了1942年,鬼子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對晉中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筱冢義男借此機會發動了A號作戰。
隨著鬼子的大掃蕩進行,李云龍的獨立團也處于被包圍的狀態,為了能突破包圍圈,他也做了戰前講話。提到這次雖然是突圍,但我們也要把它當成是進攻,向敵人發起正面進攻:
“記住,全團哪怕只剩一個人,也要繼續進攻,死也要死在沖鋒的路上!”
沒想到,李云龍的這句話竟然真的應驗到了騎兵連身上,因為在不久的將來,連長孫德勝帶領騎兵連全部犧牲在了沖鋒的路上……
這次突圍,李云龍率領的獨立團依然采取,當初他率領新一團在蒼云嶺對付坂田聯隊的方法,用正面進攻的方式突圍。只可惜,此次戰斗李云龍面對的鬼子,甭管是從數量還是素質上看,都要超過坂田聯隊。
這就導致,李云龍依然采取之前向敵人進攻的方式突圍時,損失慘重,進展并不順利。又由于獨立團戰士們個個英勇無畏,拼死向前。那騎兵連將士也是其中一員,再加上騎著馬,本身就比其他士兵跑得快,結果就是先其他人一步,沖進了鬼子的包圍圈。
等到騎兵連長孫德勝意識到不對勁后,已經來不及了,鬼子從四面八方圍了過來。尤其是鬼子的騎兵聯隊,對獨立團的騎兵連更是窮追不舍,根本就甩不掉。
三、
就這樣,《亮劍》這部電視劇中最感人,也最扎心的一幕發生了。
當時騎兵連沖鋒出一段距離后,就發現鬼子圍了過來,而且有一隊鬼子騎兵一直跟在后面。雖然戰士們拼命射擊突圍,但隨著子彈打光,也已無濟于事。
既然突圍無望,騎兵連連長孫德勝也就決定不再走了,而是轉過來命令戰士們上好刺刀,決定就在此地跟鬼子騎兵決戰。
此時黑島森田大佐,也是黑島騎兵聯隊的聯隊長,見到騎兵連在進行自殺式進攻后,驚訝萬分,不由得感慨一句:
“困獸之斗,勇氣可嘉,這幾個(侮辱詞匯)軍人,倒是很有血性!”
這里多說幾句啊,這個黑島森田還是蠻厲害的,第一集的時候還是坂田身邊的一個參謀長,現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騎兵聯隊長了,不得不服!是啊,你以為你換了個馬甲,沒去領盒飯,我楊角風就不認識你了嗎?
到這里,很多人就不理解的一個畫面發生了,那就是騎兵連沒有子彈了,沒辦法射擊,只能上刺刀跟鬼子拼白刃,這是無奈之舉。可是,鬼子還有子彈啊,他們為什么也停止了射擊,選擇跟騎兵連對峙,也上了刺刀要打白刃戰呢?
要知道,剛剛八路軍獨立團的騎兵連戰士在前面逃跑時,鬼子在后面追擊,也在不停的放槍。此時騎兵連戰士已經停止了逃跑,鬼子難道良心發現,手下留情,突然就不射擊了?
四、
要想解釋這個問題,就得從李云龍創建騎兵連說起,畢竟現代化戰爭,戰車和坦克才是王道,為什么還有人把騎兵當成寶貝疙瘩?
當時交通不便利,八路軍又沒有什么摩托化的工具,即便給李云龍汽車和坦克,他既養不起,也不會修,搞不好找個能開的人都難。在當時的環境下,能有匹馬是相當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時候交通都得靠步行,或者驢子,騾子啥的。
事實上,李云龍奉為寶貝的不是馬,而是機動力!有了機動力,就擁有了比步行更快的包抄力和分割力,就可以快速深入敵后襲擾,包抄,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最起碼,派個騎兵出去,你能獲得的情報和信息,要遠比派幾個步兵去打探要更開闊一點。
其實不僅八路軍,國軍那邊也是把騎兵當成寶,在雙方武器彈藥方面差距懸殊的時候,選擇騎兵沖鋒也是無奈的一種選擇。而日軍這邊,其實資源也很有限,不然也不會被人調侃他們的坦克薄皮大餡了。
雖然騎兵放到歐洲戰場上,是被狂虐的主,但在亞洲戰場上還是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就比如我們常說的三八大蓋,也是鬼子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它的有效射程也就500米,還是那種拉一下栓,開一槍的那種。而騎兵沖鋒500米,最快速度的話,大約一分鐘就能沖到面前。如果面對的是幾個鬼子兵,那用騎兵秒了他們,分分鐘的事。
五、
事實上騎兵部隊也不是一開戰就沖鋒,很多時候都是下馬當高機動步兵使喚,關鍵時刻才會上馬沖鋒。
李云龍反掃蕩之戰時,孫德勝一開始也沒有率領騎兵連沖鋒,同樣是下馬躲在后面,把騎兵連戰士當步兵使喚。等到李云龍下令全團沖鋒的時候,他才帶領騎兵連迅速沖擊,打開了一個缺口,給獨立團創造了寶貴的突圍時機。
因為鬼子也有騎兵在追擊,所以騎兵連才會左突右防,最終沒能逃脫被堵住。若是鬼子沒有騎兵聯隊迅速堵上缺口的話,李云龍的獨立團也不會造成這么大的傷亡后,才突圍出去。
而且,若是遇到那種崎嶇的山路,坦克和汽車也沒有馬匹好使。這也是二戰時期,很多國家的軍隊里,都會設立一個騎兵,即便不打仗,也可以用于偵查。
由于日軍也沒有到過歐洲戰場,受過鋼鐵洪流的蹂躪,當然,他們其實也被蘇聯抽過臉。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就被蘇聯的鋼鐵洪流打破了膽子,從此再沒敢往北進犯一步。
有部電影就拍的很好,鬼子軍隊拼盡全力,用自殺式攻擊的方式滅掉了蘇聯的幾輛坦克。就在他們慶祝慘勝的時候,又感覺到了地下土地的震動,抬眼一看才知道,剛剛滅掉的幾輛蘇聯坦克不過是熱身賽,真正的大部隊在后面呢。
是啊,光是跟人家蘇聯的先頭部隊打,就已經拼盡了全力,還怎么跟人家大部隊打呢?
六、
對于鬼子來說,他們其實也知道,尤其是在波蘭騎兵對戰德國戰車慘敗的事情發生后,他們曾極度熱衷的騎兵白刃戰時代已經過去。
但是深受武士道精神影響的鬼子,就跟不肯放棄步槍上上刺刀,以及軍官必須佩刀一樣,自然不肯放棄身為騎兵的榮耀。所以,當面對已經沒有子彈的八路軍戰士,自然也想用冷兵器對決的方式,來體現榮譽感。
況且,經過這么一場追擊戰,雖然鬼子的武器彈藥要多一些,但也不至于每個騎兵都還有子彈,總得有幾個鬼子騎兵要亮出刺刀來。那其他人見有人亮刺刀,自然也不能自甘落后,畢竟此戰甭管是士兵的素質和能力,還是數量,鬼子都是穩贏的。
而且,以當時雙方的距離來看,八路軍騎兵戰士沖鋒,鬼子真開槍的話,也很難打中,若是沒打中,基本也就失去了開第二槍的機會。若是大家交雜在一起,再開槍的話,也會存在誤傷的情況。
最后,騎兵嘛,馬匹很重要,鬼子開槍的話,也會存在射中馬匹的情況。這對于必勝的鬼子來講,也是一種浪費,沒有必要浪費子彈的同時,還浪費馬匹。
所以,鬼子騎兵聯隊,在面對絕對弱勢的八路軍騎兵時,尊重對手,也等于尊重自己。你用刀,我也用刀,你沖鋒,我也沖鋒,你砍殺,我也砍殺。
最后鬼子厚葬騎兵連戰士,雖然有美化鬼子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有種惺惺相惜的情感在里面。
七、
正所謂,尊重對手,就等于尊重自己,騎兵連以這種異常悲壯的方式迎來最后一戰,這種壯烈不僅屬于騎兵連,也屬于騎兵這個古老的兵種。
最終,孫德勝率領的騎兵連戰士,在幾輪進攻后,損失殆盡,自己也被砍斷了一條胳膊。他忍著劇痛,懷著對鬼子的仇恨,高舉馬刀,再一次喊出:
“騎兵連,進攻!”
而隨著悲壯音樂的響起,獨立團騎兵連連長孫德勝,最終倒在了進攻的路上。他也用實際行動闡述了不怕犧牲的“亮劍”精神,捍衛了身為一名八路軍戰士的尊嚴。
因為整個騎兵連戰士,都沒有臨陣脫逃,選擇了正面進攻,這才贏得了鬼子的敬佩,用決斗的方式成全了對方。若是孫德勝沒有選擇沖鋒,而是選擇了逃跑,那鬼子也必然會開槍。
這就回到咱們的題目了,孫德勝絕對是李云龍的心腹大將,也是他捧在手心的寶貝疙瘩。當初孫德勝是石友三的部下,因為對他有救命之恩,所以中原大戰時孫德勝要多拼命就多拼命,為此還負傷兩次。
但是石友三后來當了漢奸,孫德勝就不干了,即便有救命之恩,也不再為他效力:
“但這次讓我當漢奸,我決不......我孫得勝這輩子沒想過升官發財,咱也不是那塊料,但是,既然做了軍人,那就要做一個不怕死的軍人!國家有難,小鬼子兵臨城下,我們這些軍人不上,誰上?”
八、
李云龍非常欣賞孫德勝,在他獲得一個連隊的騎兵裝備后,二話不說就用五挺機關槍從丁偉那把孫德勝給換到了獨立團。
事實證明,李云龍的這個買賣賺大發了,孫德勝帶領的騎兵連隊,訓練嚴格,戰斗力也是杠杠的。后來在殲滅山崎大隊的戰斗中,騎兵連戰果豐盛,李云龍還問孫德勝,這沒有馬,怎么也跑這么快?
孫德勝就講了:
“這沒辦法,我們騎兵連是按照您的命令,最后發起進攻的。可是沒有馬,我們也比步兵快,這徒步的騎兵到底還是騎兵!”
結果李云龍心疼了,這一仗原本他不想讓騎兵連上的,是孫德勝滿含委屈的請求,并抓住團長說話的漏洞才勉強上的戰場。而且,也是按照李云龍的要求最后發起進攻,以減少傷亡。在李云龍的心目中,騎兵確實是寶貝疙瘩,平時的戰斗舍不得用。
以至于其他戰士都要諷刺一下:
“你們騎兵連人的是寶貝疙瘩,馬是寶貝疙瘩,總不能馬刀也是寶貝疙瘩吧?借我們使使,等砍完鬼子再還給你們!”
既然騎兵連是李云龍的寶貝疙瘩,用他自己的話講,就這么一點家當,不能把騎兵當步兵使喚,好鋼得用到刀刃上。
可是,這次反掃蕩,李云龍為什么卻把騎兵連當成了先頭部隊進攻。而且,從李云龍在新一團時就灌輸的不能丟下一個弟兄的思想,卻在面對騎兵連時,沒有去救呢?
九、
確實,李云龍向來是一個性情中人,為了自己的兄弟,什么都能豁出去。
比如第一集跟坂田聯隊的戰斗中,李云龍率領新一團順利突圍后,因為有人匯報張大彪還在后面沒跟上,他二話不說,帶著弟兄就沖回去救援。
還有后來的和尚魏大勇被黑云寨的人殺掉后,李云龍當場就炸毛了,不顧丁偉的勸阻,哪怕彭老總槍斃了他,也要為和尚報仇。最后硬是率領部隊,將整個黑云寨土匪給滅光了,這才消氣。
還有趙剛后來受傷,李云龍更是背著他走了一夜的山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絕不會丟下一個兄弟的承諾。
可是,為什么面對孫德勝被鬼子騎兵包圍,李云龍卻沒有率眾前去救援呢?
事實上,李云龍在自己的寶貝騎兵連被包圍后,并沒有放棄他們,而是第一時間率領部隊回去救援。試圖打開一個缺口,讓騎兵連從這里撤出來,大家一起突圍。只可惜,鬼子的火力實在強盛,一次沖鋒就傷了一個排,再沖鋒,這點兵力就全交代在這里了:
“再說,沖進去也白搭,你看,鬼子騎兵足足有一個聯隊,不能讓戰士再冒險了,快撤!”
但李云龍依然不同意:
“老趙,不能丟下騎兵連,咱獨立團沒這個規矩!”
隨后,趙剛不顧李云龍的反對,直接命令隊伍撤退,并將摔了一跤的李云龍一起架走了……
為什么此時的李云龍沒有堅持,難道僅僅是因為病了,或者摔了一跤就能帶過去了?
十、
大家看上面這張截圖,李云龍的表情其實已經告訴了大家,騎兵連是必須得丟下了。
為什么這么說?
很簡單,李云龍之前舍命救張大彪,是因為他當時手里有一個團的兵力,而且敵方的指揮部被炸毀了,他成功救援的概率很大。
而此時,他手里的兵力只有一營的一個連,這點軍隊,對戰鬼子一個騎兵聯隊,基本就是送死的行為,根本就無法完成救援的任務。
其次,之前李云龍就說過,好鋼用到刀刃上,其實就是指這個時刻。還記得孫德勝在部下告知騎兵連已經被包圍時,說了一句什么嗎?
“沒關系,咱們在這拖住敵人的騎兵,反正團長他們已經出去了!”
也就是說,騎兵連此時的任務就是拖住鬼子騎兵,不然以鬼子騎兵的包抄能力,李云龍的獨立團根本就無法突圍出去。換句話說,騎兵連此次出擊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是順利,在拖住騎兵的同時,還能順利撤退。若是不順利,那就是必然要犧牲的,用騎兵連的犧牲,換取獨立團的生機。
最后,打勝仗時,確實不能丟下戰友,這是規矩。但是,若是打了敗仗,還不丟下用生命給自己鋪路的戰友,那就辜負了戰友的犧牲了。
要不怎么說李云龍離不開趙剛呢?
也體現在這里,好人讓李云龍去當,畢竟他要帶隊伍打仗,保證凝聚力和士氣。那壞人就得政委來干了,下達放棄救援騎兵連的命令,換還活著的將士一條命。
但趙剛壞人沒當多久,因為隨后突圍出去的他,又帶人返回來救李云龍跟魏大勇了,算是又撿回了獨立團的規矩。
當然,這期間也存在諸多細節,因為篇幅關系,咱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亮劍》,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