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估計又要哭了。
7月24日,“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會”宜昌站新聞發布會召開,宜昌市有關負責人現場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這個7月,兩次看到相關城市為刀郎召開新聞發布會。7月9日臨沂專場發布,7月24日宜昌專題發布。規格不低,部門齊全,方案細致。
湖北宜昌和山東臨沂接連為刀郎演唱會開新聞發布會,這事兒在網上引發討論。
有人點贊說:“這是文化與城市的雙向奔赴。”也有人嘀咕:“一個歌手開唱,搞這么大陣仗,配得上嗎?”
我們不妨先看看臨沂的戰績:兩場演唱會,12萬歌迷涌入,拉動直接消費3.2億、綜合消費4.6億。“刀郎臨沂演唱會”話題沖上熱搜榜,有人感慨是文旅盛宴與城市溫度的雙向奔赴。
宜昌還沒開場,預約通道已擠進10萬歌迷,文旅訂單激增。從經濟賬的角度算算,一場演唱會,抵得過多少招商會?
城市拼的不只是面子
當數萬歌迷涌來,考驗的是一座城市的內功。兩地政府的發布會,沒空談情懷,句句都是硬招:
臨沂協調增開北京、濟南方向的歌迷專列,公交全免費,甚至把《2002年的第一場雪》歌詞中“八樓的2路汽車”復刻成情懷專車。
宜昌調配200臺公交大巴,開通三條免費專線,東站、機場全設志愿服務站。散場后,一號線直奔宵夜圣地解放路步行街,散場后歌迷可以繼續去夜宵消費。
臨沂調集38臺霧炮車,大車噴道路、小車噴舞臺、人工噴歡唱區地面,還運來5噸冰塊降溫。
宜昌在場館架起冷風機,備好冰塊噴霧,急救設備藥品一應俱全。不是擺架子,是真服務。
臨沂挖出1.3萬個車位,宜昌開放奧體中心5000余車位,破例讓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免費開放。
一場演唱會激活一座城
我們再算算經濟賬:7月5日到6日,刀郎兩場演唱會來了 12 萬歌迷,直接砸下 3.2 億消費,綜合帶動 4.6 億。酒店爆滿,奧體中心周邊更是一房難求。
臨沂推出聽歌游臨沂套餐,憑全國任意場次演唱會門票就能免費逛龜蒙、云蒙等10 個景區,24 家景區打折,全市重點景區游客量暴漲 25%。
千架無人機燈光秀、沂蒙山歌挑戰賽這些配套活動,把流量穩穩變成了留量。
再看宜昌的算盤。還沒開場,當地早備好“演唱會+景區” 聯動政策,三峽大壩、清江畫廊門票打折,白天游山玩水,晚上聽歌狂歡。
去年李宗盛演唱會在宜昌,1.2 萬觀眾帶來 50 億消費,外地客占 65%,這賬到底劃不劃算,誰都會算。
刀郎憑啥讓地方破例
相比于一般歌手而言,刀郎的歌里藏著很多不普通的東西:《2002 年的第一場雪》讓新疆風情火遍全國,《山歌寥哉》用《聊齋》故事唱出人間百態,《羅剎海市》更是引發全民文化狂歡。
曾有專家學者評價說,刀郎的音樂是民間文化的現代表達,老歌迷聽的是青春,年輕人品的是哲理,中年人悟的是人生。跨越年齡層的共情,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太稀缺。
更關鍵的是,刀郎的粉絲含金量高。杭州演唱會現場,白發蒼蒼的觀眾拿著手機研究搶票攻略,北京場1280 元的內場票被炒到數萬元,依舊供不應求。
這哪是聽歌,分明是中年經濟在發力。地方經濟需要帶動,刀郎就是最好的流量。
地方為啥搶著搭臺
疫情過后,各地都在拼經濟,文旅消費成了重要的一環,演唱會經濟成了城市競爭的新賽道。
宜昌、臨沂的操作,其實是在落實“演唱會+文旅” 的黃金公式,用音樂引流,用服務留人,用文化塑魂。
臨沂以前總被貼著“物流之都” 的標簽,這次借著刀郎演唱會,把沂蒙山歌、紅色文化裝進高鐵車廂,讓歌迷在旅途中感受城市溫度。
宜昌把三峽大壩、清江畫廊的美景和刀郎的歌聲綁定,讓“世界水電之都” 的硬招牌,多了幾分詩與遠方的魅力。
質疑聲里的冷思考
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說不能之一。每個人站的角度不用,看待同一個問題自然也不同,質疑聲也有道理。
有人說:“政府資源該花在刀刃上,民生項目缺錢,為啥給明星捧場?” 這話得一分為二地看。
臨沂為演唱會投入的警力、志愿者、基礎設施保障,本質上是城市服務能力的練兵場。1000 多名志愿者提供 3.5 萬次服務,6 個綜合服務驛站免費發 10 萬瓶水、1 萬瓶藿香正氣水應對高溫,這些投入換來的是游客對城市管理的好評。
從長遠角度看,這些是賺錢的,是有利于城市形象打造和宣傳的。
有人擔心“過度娛樂化”。
我們不妨仔細看看,刀郎在臺上唱著《西海情歌》,臺下白發蒼蒼的觀眾跟著哼;場外樹上爬滿掛票歌迷,舉著手機外放《駝鈴》蹦迪。
這并不是簡單的娛樂,而是跨越代際的情感共鳴。政府搭臺,何嘗不是給老百姓一個釋放情感、觸摸城市溫度的機會?
城市從流量到留量
政府為刀郎開新聞發布會,本質是一場城市營銷的創新實驗。不追流量明星,而是瞄準有消費力、有情感共鳴的群體。刀郎的歌迷多是40 + 的中年人,他們有閑有錢,愿意為情懷買單。
臨沂把沂蒙山歌搬進演唱會,宜昌將三峽風光嵌入旅游套餐,讓打卡變成深度體驗,對地方特色的推廣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再回到最初的問題:政府為刀郎開新聞發布會,配得上嗎?答案不言而喻。
城市需要借文化的東風破圈。刀郎的演唱會,不過是個引子,真正值錢的,是政府敢于放下架子擁抱市場的勇氣,是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的智慧。
政府學會借勢,文化遇見城市,平凡的日子也能唱出不平凡的歌。
刀郎配得上。城市值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