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中國最頂尖的學府,大家肯定都覺得非清華、北大莫屬,這幾乎是所有高考生夢寐以求的學校。但所有人都這么認為,就一定對嗎?
還真不一定。就說前幾天,江西余干中學的高考喜報,真讓人驚掉下巴,那措辭簡直太露骨了。好多高分學生沒報清北的志愿,可喜報里還寫著“我校仍有3人被北大錄取”,表面上看是喜訊,實際上呢?這分明是在敲打、抱怨那些不聽話的高分學生,就好像在說:“你分數這么高,卻不報清北,可把我們母校給耽誤了。”
你瞧瞧,現在清北都不單純是學校了,倒成了政績的標簽,是校長保住烏紗帽、老師拿獎金的通道,也是地方政府撐面子的招牌,而咱們的孩子呢,活生生變成了完成這些KPI的工具人。
家長辛辛苦苦培養孩子十幾年,好不容易孩子考出好成績,結果卻不能選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不能走自己想走的路,只能去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這還能叫教育嗎?怎么感覺有點變相裹挾的意思呢?
更離譜的事兒還有呢。前段時間,瑞昌一中的班主任為了所謂的“完美收官”,居然在群里怒罵三個沒報清北的學生,還說“我對不起學校,對不起領導”,最后一怒之下把家長群都解散了。
這哪像一個老師該說的話呀?你到底是關心學生的未來,還是只在乎自己的政績呢?這教育一旦變成了升學表演,老師可就不能再自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了,倒更像是政績工程的包工頭。
各位,可別覺得這只是個別現象,這其實反映出一種體制性的扭曲。現在好多地方,清北的錄取人數就是學校的命根子。每年有幾個學生能上清北,不僅決定了校長的位置穩不穩,老師能不能拿到年終獎,還關系到地方教育局在上級面前有沒有面子。于是,“不為學生謀前程,只為體制湊戰績”的現象就出現了。
更荒唐的是,在這種風氣下,老師把所有資源都往那些有可能上清北的學生身上砸,剩下那些985、211邊緣的學生,就被自動當成可放棄的對象。你們肯定聽說過吧?有些學生高二高三明明還有潛力可挖,老師卻對他們冷淡下來了。為啥呢?
就因為覺得他們沖不上清北,拉分也沒意義了,畢竟在他們眼里,清北考一個,頂得上一本考十個。
我絕對不反對孩子們沖擊清北,能去當然最好。但我堅決反對這種只認清北的價值觀。比如說有學生喜歡計算機,卻被逼著去清北讀了冷門專業,這不白白浪費了孩子的青春嗎?
一所高校再厲害,也不可能什么都強呀。學生選對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咱們搞教育,可不是為了培養一群像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統一規格的清北候選人,而是要幫每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唯清北論”可不是榮耀,而是一種短視;不是奮斗目標,而是育人的歧途。真正的教育,不該以清北為驕傲,而應該為孩子成才而驕傲。
所以今天專門勸勸各位小領導們,別再把學生當成你政績的墊腳石了。孩子可不是你用來沖榜單的工具,教育應該回歸最本真的初心,培養那些能獨立思考、有能力、有方向的人,而不是只制造高考喜報上的幾個金字招牌。孩子的未來應該屬于他們自己,而不是屬于你們學校領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