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基孔肯雅熱疫情,似乎越來越嚴重了!
截至昨天,佛山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4000例!
而且從7月中旬開始,廣東佛山等地都已經拉起了浩浩蕩蕩的滅蚊大戰,消殺車凌晨還在作業,忙得不可開交。但閑暇之余總免不得讓人浮想聯翩——上個月寧波海關不是剛剛截獲了一批“金色蚊子”嗎?更讓人疑惑的是,這批“金色蚊子”其實是主要分布在美國佛羅里達、德克薩斯等地的曼索尼亞蚊,在海關截獲的樣本蚊子體內,居然檢測出了西尼羅河病毒等4種高危病原體!
佛山和寧波的兩件事撞在一起那似乎就有點不一樣了啊!現在網上已經開始冒出各種猜測:是不是境外勢力在搞“生物投毒”啊?
先來分析一下現有事實:佛山殺蚊為哪般?
根據廣東省衛健委7月23日通報,佛山爆發了由白紋伊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熱疫情。截至7月23日,佛山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645例,均為輕癥病例,已有2018例痊愈,而且九成集中在順德工業鎮。這種蚊子廣東人太熟悉了,就是常見的“花斑蚊”,叮人兇、繁殖快,一個酸奶蓋積水就能養出上百只幼蟲。
為什么今年特別嚴重?
還不是因為今年雨水太多太集中,6月連續暴雨后,順德部分社區布雷圖指數(BI)飆到28——這意味著每100戶家庭有28處積水養蚊子,遠超安全值(5以下)。而基孔肯雅病毒通過蚊子叮咬傳播后,患者會出現高燒、關節劇痛,雖不致命但極其折磨人。
再看寧波的金色蚊子:真能威脅我們嗎?
寧波海關6月在進境空集裝箱角落發現的曼索尼亞蚊,經實驗室鑒定攜帶西尼羅河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等。這種蚊子確實危險:它是淋巴絲蟲病的主要傳播者,飛行距離長達3公里,幼蟲藏在浮萍根部連殺蟲劑都難滅。
但關鍵點在于:它根本沒機會進入中國生態圈!
海關總署通報顯示,該批蚊蟲已做藥熏銷毀。更重要的是,曼索尼亞蚊的生存依賴大型水生植物(如池塘浮萍),而我國長江以南雖有類似環境,但該蚊歷史上從未在亞洲建立種群。
那兩件事有關聯嗎?
事實上,沒有!
首先他們的傳播媒介不同,佛山疫情元兇是本地白紋伊蚊,寧波截獲的是美洲曼索尼亞蚊,兩者連“親戚”都算不上;此外基孔肯雅病毒與西尼羅河病毒屬于完全不同的病毒屬,好比新冠和流感的區別。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件事無關,但是近年來,境外高危有害生物頻繁企圖“闖關”,中國口岸頻繁攔截到各類外來病媒生物,僅2020年全國海關就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384種、6.95次,在這種高壓態勢下,“有人為或有組織的生物安全攻擊”“間諜投毒”“生物戰”等猜想并非空穴來風!
所以無論是貿易、旅行,還是特殊渠道,均需警惕有人為或有組織的“生物安全攻擊”可能性。這也是國家強化生物安全法和口岸檢疫管控的真實原因。
“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曝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