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潮新聞
一間寢室住了6人,其中2個北京大學、2個清華大學、1個上海交通大學、1個浙江大學,學霸濃度爆表。
有讀者向潮新聞·錢江晚報報料,這間神仙寢室,就來自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男寢204。
潮新聞·錢江晚報聯系了這間寢室的的幾位學生,據同學反饋,他們所住的男寢2樓,至少有6間寢室,每間寢室都有2位以上的清北生。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學霸寢室?學霸們同吃同住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從左到右:章正心 曹安砥 周可杭 吳鍇涵 李嘉寧 時雨涵
入住成員流行自由組合每間寢室至少2個清北生
一聽說記者要打聽“神仙寢室”的事,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男生204寢室的成員還是很高興的。“就是我們的寢室,我們這間寢室人最多,住了6個人,4個清北,1個交大,1個浙大。”不過同學們說,2樓還有其他寢室的成績單也很亮眼。學生們盤了盤說:“今年二中清北錄取了58人,這些同學有的走讀,有的住校,尤其是2樓的男寢,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至少有6間寢室,每間有2個以上的清北生,全年級還有221人考入上海交大、復旦、中科大以及浙大。”
這些學霸寢室,是班主任故意搭配出來的嗎?學生說,不是的。
從高二開始,根據選科不同,同學們會經歷一次更換班級和寢室的過程。他們所在的班級推行的是讓同學們根據自身特點找寢室搭子。
從學生的升學渠道來看,杭二中的升學路徑很多元,有的通過清華攀登計劃、卓越計劃、北大英才計劃等特殊招生項目進入清北,有的通過強基計劃、三位一體、裸考等進入頂級名校,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同學們都各有特點。而從住校生的角度來看,寢室就相當于另一個“家”,每天午休、傍晚、晚自習結束,都會有一段在寢室度過的時光,每天午飯和晚飯期間,寢室都是面向學生開放的,同學們在寢室相處的時間蠻多。
“二中的學生,奉行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學習和高品質生活理念,大家會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來組合寢室,主要是便于后續的互相學習、有利于自身的成長。比如有的會找強弱互補的,自己物理薄弱,會找物理強的同學同住;有的會根據競賽科目來搭配,這樣一起外培、比賽都比較方便。”同學們記得很清楚,當時班主任把一個在線編輯文檔發到了群里,由同學們填入相應的寢室成員和寢室長,兩年下來,班級沒有一間寢室因為人際關系出過問題,后期也沒有人因為人際關系提出過更換寢室,同寢室的成員之間關系都很不錯,大家的成績也都不錯,“我們寢室自己都有個小群,前幾天剛剛舉行過小團建。”
這間出了4個清北、1個交大、1個浙大的寢室,是204寢室,6位成員曾經都是搞數學競賽的,所以組合在了一起。
成人禮上的室友們
寢室自習時會把臺燈壓低早起也達成了錯峰默契
對于這6位同學,特點和個性也很明顯。
考入北京大學的吳鍇涵,長得帥氣。數學特別強,腦袋很靈光,特別是專注力很強,自修課三四個小時都坐得住,學習有方法。
考入清華大學的李嘉寧,很熱心,也愛好運動,尤其是踢球,無論大小考試,他的運動都不會暫停,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考入浙江大學的周可杭,有著自己的學習節奏,對學習安排很清晰,不會被其他人的節奏影響。他的目標很明確,想選數學專業,以超前了1000多名的位次,填報了浙大。
考入清華大學的章正心,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今年高考首考成績出來后,家庭商量了695分的高考目標,最終考了694分,說明目標設定得很準確,他也會把目標分配到各科,各科高考成績都比較均衡。
考入北京大學的曹安砥,是個金句很多的男孩子,會跟媽媽進行同題作文,母子二人討論寫作話題,有才又有趣。
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的時雨涵,做事情很有自己一套,看到事情常常能以積極的眼光看待,會站在全班同學立場考慮問題,很有大局觀。
室友們外出比賽
不同個性的人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從作息時間、生活習慣等方方面面,磨合是必經的過程。
“有些人習慣熄燈后再學習一會,有些人熄燈后就想睡覺,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曹同學說,有時候自己會開臺燈學習一會,“會盡量把燈壓得低一些,減少燈光對別人的影響。”
高二時要晨跑,早晨起床洗漱的窗口期比較短,慢慢的室友之間也形成了“錯峰”默契,有的早起10分鐘,有的晚起10分鐘,成了自然而然的習慣,“整體來說,我們寢室氛圍比較放松,有時候會一起踢球。值日是輪流的,有問題大家一起承擔,不會互相推卸責任、指責。”
寢室成員時雨涵,高三依舊住校,遇到這些室友他覺得自己很幸運,他說總有些家庭會誤認為走讀能更好地學習,而我們寢室的經歷正好說明是否走讀不是原因,關鍵在于學習本身。
“我們寢室中有4人,從高一開始就一直同寢。像我是理科生,可能比較慢熱,需要一個慢慢熟悉的過程。”時同學回憶,在寢室自習時,大家會一起想思路、做題目,“有一天晚上,有室友遇到一道不會的題目,拋出來給大家,可能過了一個小時,有人想出來了,分享思路,會發現其實大家都沒睡,都還在思考。”
讓時同學溫暖的是,自己高三下學期遇到首考成績不太理想,也會向室友、同學請教,“從知識點到學習方法,是一點一滴不斷提升的過程,回過頭來看,對我的幫助還是蠻大的。”
當然,并不是每天都這么“卷”,大家聊得更多的,還是興趣愛好、周末見聞等等。“前幾天我們6人組還舉行了一次畢業小團建,一起吃了午飯、晚飯,還玩了劇本殺。”
室友們聚會
真正的"最強寢室",不在于成績單上閃耀的數字,而在于那些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歡笑里的心靈共鳴。這些用青春共同編織的記憶,早已超越了空間的界限,化作生命年輪中最溫暖的印記。在這里,少年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找到了可以并肩前行的靈魂,這才是學校生活饋贈的珍貴禮物。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潮新聞記者 朱麗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