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的東亞旅游數據揭開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真相:日本以1054萬的外國游客數量穩居榜首,韓國430萬緊隨其后,而中國的數據卻引發了廣泛討論。
那么,在這場旅游數據的競爭中,中國在第一季度又究竟接待了多少外國游客?而這個數字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日本對外國游客數量的統計數據,讓人眼前一亮。1054萬外國游客涌入這個島國,比去年提前一個月就突破了千萬大關。
更讓人咋舌的是,這些游客在三個月內花掉了2.27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多了28.4%。
說起來,日元貶值真是幫了大忙。現在1塊人民幣能換20.59日元,去年這時候可換不了這么多。
對歐美游客來說更劃算,他們的美元、歐元到了日本,購買力直接漲了三成。難怪如今日本那些奢侈品店門口,天天都有人排隊,店員們都忙得腳不沾地。
細看這1054萬游客的構成,韓國人最多,有250萬,中國內地去了236萬,港澳臺加起來也有240萬。
算下來,咱們中國人占了將近一半。這也不奇怪,從北京、上海飛東京就3個小時,跟國內飛個遠點的城市差不多。
機票也不貴,往返2000塊錢就能搞定,比去趟三亞還便宜。在日本吃飯住宿也實惠,街邊的拉面店、定食屋,30塊人民幣就能吃得很飽。
酒店更是選擇多樣,五六百塊就能住得相當不錯,關鍵是明碼標價,不會遇到宰客的情況。出租車雖然貴,但好在可以坐四通八達的地鐵,去哪兒都方便。
匯率這東西就像一把雙刃劍,對游客是好事,對當地人未必。日本網友曾抱怨,說現在東京、大阪的熱門景點全是外國游客,本地人都不愛去了。
清水寺、淺草寺這些地方,想拍張沒有游客的照片都難。不過話說回來,旅游業帶來的收入也實實在在地幫助了日本經濟復蘇。
韓國走的是另一條路,他們瞄準了中國游客愛美這個點,把美容產業做成了旅游王牌。
2023年的數據出來后,大家都驚了一下,外國游客在韓國美容上花了364億韓元,比2019年漲了231%。
首爾江南那些美容院,現在中文服務比韓文還溜。韓式妝容、皮膚管理、色彩測試,每個項目都精準踩在中國游客的需求上。
更厲害的是韓國的消費數據,第一季度外國人在韓國刷卡消費了5兆韓元,中國游客貢獻了1.4兆,將近三成。
韓國的聰明之處在于,他們不跟日本比歷史文化,而是另辟蹊徑。韓劇、美容等,每一樣都瞄準年輕人。
首爾的治安也確實不錯,到處都有監控,主要景點還有24小時巡邏。女孩子半夜在明洞逛街都不用擔心。
不過說到文化底蘊,中國可一點不輸。日本游客來中國,最愛的就是書法課、茶道體驗。
說到中國第一季度的游客數據,這事兒還真有點意思。有的報道說是951.5萬人次,有的說高達1743.7萬人次,這差距之大不由令人懷疑。
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極大可能是因為統計口徑不一樣,一個算的是外國人,一個把港澳臺也算進去了。但不管哪個數字,增長率都超過30%,這是實打實的。
最給力的還是免簽政策,原來過境免簽只有144小時,現在直接延長到240小時,整整10天!
上海的數據特別亮眼,第一季度接待了174.3萬入境游客,韓國游客就有20萬,幾乎是去年全年的一半。
這增長速度,連上海旅游局的人都沒想到。青島、大連那邊也熱鬧,每天接待韓國游客近千人,比免簽前漲了17.6%。
韓國的反應也很快,他們在北京、杭州搞旅游推介會,中國這邊吉林、上海也組團去韓國宣傳。
政策的效果需要時間發酵,就像種子播下去不會立刻開花。但從目前的勢頭看,中國旅游業的春天可能真的要來了。而接下來如何制定目標,把握住這次的旅游熱潮就成了問題。
日本的答案是讓游客多花錢,他們算了筆賬,要實現5萬億日元的旅游收入目標,光靠人數不夠,得讓每個游客從現在的21萬日元花到25萬日元。
而改進方面日本選擇了走高端路線,京都那些百年老店開始推出"一期一會"的高端體驗,一頓懷石料理就要上千塊人民幣。東京的五星級酒店更是一房難求,有錢都訂不到。
不過這么搞也有問題,那就是像京都的清水寺、金閣寺等景點很容易人滿為患,本地人都不愛去了。
韓國倒是想得開,他們就一個目標讓中國游客繼續來。韓國旅游發展局的人算過,中國游客的消費力是其他國家游客的1.5倍,購物、美容、整形,樣樣都舍得花錢。
所以韓國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把服務做到極致。機場有中文指示牌,商場有中文導購,連街邊小店都開始學中文了。
中國的情況更復雜一些,游客來了,但很多人只去北上廣和幾個熱門景點。西部那些絕美的風景,外國游客根本不知道。
語言障礙也是個事兒,雖然大城市英文服務還行,但到了小地方,溝通就成問題了。支付方式也需要改進,外國游客用不了微信支付寶,有時候買瓶水都費勁。
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困難,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56個民族的多彩風情,960萬平方公里的壯美山河,這些資源是獨一無二的,現在缺的不過是包裝和推廣罷了。
最近看到一個好消息,中國正在推進"旅游+"戰略。把旅游和文化、體育、醫療結合起來,創造新的增長點。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可能才是中國旅游的未來。
2025年的開局數據已經揭曉,但這場東亞旅游競賽才剛剛開始。
三個國家,三種路徑,共同勾勒出后疫情時代東亞旅游業的復蘇圖景。對游客而言,這種良性競爭意味著更多選擇、更好服務、更優體驗。
畢竟,在這場沒有輸家的競賽中,真正的贏家是每一位跨越國境、體驗不同文化的旅行者。
信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一季度出入境游強勁復蘇,“五一”訂單增長明顯
信源:廣州日報 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國游客921.5萬人次,同比增長4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