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朗普高調宣布了"史上最強援烏計劃"。
這場荒誕的黑色幽默,揭開了俄烏沖突最新篇章的序幕——美國一邊給烏克蘭遞上"過期罐頭"般的軍事援助,一邊卻要中國當"和事佬"施壓俄羅斯。
更魔幻的是,北約秘書長呂特居然在布魯塞爾對著鏡頭喊話:"北京應該給施壓俄羅斯。"
特朗普和普京通話不歡而散,美國突然恢復對烏軍援,又拋出"50天最后通牒"——這一連串操作看得人眼花繚亂。尤其是"二級制裁"方案,明擺著是要拉全球下水。這就是用美國市場當人質,逼著全世界選邊站。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看看美國這次給的軍援大禮包,簡直是把庫存清倉玩出了新高度。1.72億美元的"霍克"防空系統是越戰時期的老古董,1.5億美元的布拉德利戰車因為缺乏零件在烏克蘭成了"鋼鐵棺材"——這些都被包裝成"加強烏克蘭防空能力"的救命稻草。目前,這個援助計劃已經被美國國務院同意了,現在就等著國會同意。
諷刺的是,首批10枚愛國者導彈剛到烏克蘭,就被爆出是美國從以色列撤下來的二手貨。美軍自己的愛國者庫存只夠滿足25%的作戰需求,能給烏克蘭的也就是個心理安慰。
特朗普的生意經倒是算得精明。德國總理默茨乖乖掏錢買愛國者系統,希臘被要求貢獻庫存裝備,北約成員集體把軍費提到GDP的5%——這套"眾籌打仗"的操作,完美詮釋了什么叫"讓盟友流血,讓美國發財"。
印度現在最頭疼,45%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要換供應商光運費就得漲20%。
普京的反應倒是出人意料地淡定,壓根沒把美國的制裁威脅當回事。甚至笑瞇瞇地說"繼續歡迎談判",但具體日期嘛——"等烏克蘭想清楚了再說"。這姿態擺明了是在說:有本事你就制裁,看誰先扛不住。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北約秘書長呂特突然點名中國、印度、巴西,要求這些國家"必須給普京施壓"。他威脅要動用"二級制裁"時理直氣壯的樣子,完全忘了之前自己還說過"北約要保持戰略自主"。
特朗普設的50天倒計時,普京根本懶得接招;烏克蘭眼巴巴等著300公里射程導彈,歐洲國家卻為5%的軍費指標吵翻天——各方都在假裝強硬實則騎虎難下。要說最慘的還是烏克蘭老百姓,白天躲空襲晚上等停電,結果發現所謂的"國際支援"就是政客們嘴皮子上的數字游戲。
這場鬧劇最后會怎么收場?看看歷史就知道答案。特朗普給普京50天——看似大方,實則暴露了美國的戰略焦慮。制裁從來解決不了問題。但更深刻的真相是:當核大國開始用"最后通牒"來對話時,往往意味著外交手段已經窮盡。
隨著俄烏沖突和中東局勢持續緊張,"愛國者"防空反導系統已成為美軍當前最緊缺的武器裝備。為應對多地安全需求,美軍不得不從全球范圍調集"愛國者"系統應急,甚至打破常規將至少一套系統以"輪換部署"方式調往中東戰區。
美國陸軍副參謀長詹姆斯·明格斯近日坦言:“‘愛國者’部隊正承受著陸軍體系內最大的作戰壓力。目前陸軍共裝備15套系統,其中1套正在進行重大升級維護,實際可用數量僅14套。這些系統中有3套部署在印太區域,1套駐守歐洲,其余則處于全球機動狀態。”明格斯同時透露,陸軍已著手籌建第16至18套“愛國者”系統,但未給出具體列裝時間表。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近期將多枚B61-12型戰術核彈部署至英國薩福克郡的拉肯希思皇家空軍基地,這是自2008年撤出核武器后,美國首次在英國重新進行核武部署。
分析認為,美國意在通過"戰術核威懾前置部署"強化對俄戰略壓制,鞏固北約核共享機制,同時緩解全球地緣格局劇變帶來的安全焦慮。
這一行動迅速引發俄羅斯強烈反應。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譴責稱:"美國在歐洲重新部署核武器嚴重破壞地區安全,表明北約正不可逆轉地滑向對抗。"俄國防部更警告稱,將視此舉為直接軍事挑釁,不排除采取"非對稱反制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