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2 日,俄軍說自己完全拿下了頓涅茨克的紅軍城。這座有 10 萬人口的地方,是烏軍在頓巴斯防線的核心補給樞紐,烏東前線 70% 的物資轉運都靠它。俄軍特種部隊摸到市中心打了烏軍車隊一個伏擊,城外一天沖了 40 次,讓烏軍傷亡 1180 人,把他們的防御打垮了。烏克蘭那邊也認栽了。紅軍城一丟,烏克蘭在烏東徹底動不了了,這場仗差不多要結束了。
說白了,俄羅斯這是給咱們當了回活教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中國留下三個實打實的教訓。
第一個教訓,就是別把導彈當神。俄羅斯開打的時候,扔了幾萬枚導彈想搞 “震懾行動”,結果成了反面典型。他們那 “口徑” 巡航導彈,一枚就 650 萬美元,可烏軍把東西分散放,讓導彈的毀傷效率降到 12% 以下。反倒是烏軍弄的 200 美元民用無人機,加上改裝的炸彈,一天毀的俄軍裝甲目標比導彈還多。俄軍工說一年能產 2000 枚導彈,可 2025 年實際就交了 480 枚,沒招了還得從朝鮮買老火箭彈湊數。再看烏克蘭,無人機一年從 0 做到 400 萬架,搞出 276 種型號,用算法把俄軍坦克打成了廢鐵。后來俄羅斯也學乖了,跟著烏克蘭把無人機當主力武器,才算結束了被無人機單方面揍的日子。這事兒明擺著,再貴的導彈,沒用對地方、沒碰到合適的對手,就是白扔錢。打仗不是比誰的武器貴,是比誰的招兒更實用、更劃算。
第二個教訓,千萬別小看美國和北約。俄羅斯一開始還說 “西方也就熱乎三天”,結果被現實狠狠抽了嘴巴。這三年,西方給烏克蘭的援助加起來超過 2560 億美元,光 F-16 戰機就給了 121 架,還培訓了 2300 名烏克蘭飛行員。北約的衛星和預警機給實時情報,讓烏軍在哈爾科夫反攻的時候跟開了 “透視掛” 似的。西方搞了 11 輪制裁,把俄羅斯的軍工產能砍了一半,T-90M 坦克因為法國熱成像儀斷供,改用中國的低配零件,故障率一下子漲了 40%。美國還通過 “租借法案” 把 50 個國家拉上戰車,韓國給了 35 萬發炮彈,德國拿了五套愛國者防空系統,還打算再追加 50 億歐元軍援。雖說最后北約對援助烏克蘭也膩了,但那是三年后的事兒了,這三年里,人家可是實打實給烏克蘭撐了腰。這說明什么?美國和北約不是紙老虎,他們一旦聯手,能量不容小覷。別指望他們會輕易放棄,更別低估他們抱團的能力。
第三個教訓,一旦開打就別猶豫。2022 年圍攻基輔的時候,俄羅斯顧忌平民傷亡,沒切斷水電網絡,結果給了烏軍喘氣的機會,人家重新組織防線,讓戰事多拖了兩年,還多死了 9.3 萬人。直到 2024 年才去打烏西利沃夫鐵路樞紐,那時候歐美給烏克蘭的裝備已經夠武裝 10 個機械化旅了。俄羅斯新版核政策說 “遭常規攻擊就能核反擊”,可等烏軍襲擊別爾哥羅德,他們也就對部分國家加了點關稅。再說,戰爭開始后,俄羅斯連個明確的戰爭目標都沒有,打到什么程度算完都沒想好,征兵也是開戰后才慢慢弄。說白了,就是猶豫害了自己。打仗這事兒,要么別打,要打就得干脆利落,該出手時就出手,拖拖拉拉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這三個教訓,都是俄羅斯用實打實的代價換回來的。紅軍城易手,俄烏戰爭快結束了,但這些教訓值得好好琢磨。對咱們來說,看別人打仗,不光是看熱鬧,更要從里面學到真東西,畢竟國際局勢復雜,多一份準備,就多一份底氣。俄烏這場仗,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很多打仗和應對國際局勢的門道,這些都得記在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