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7月再出新政,美國對日本、韓國等14國加征高額關稅,25%到40%的稅率碾壓過往任何一輪。
接下來的名單還拉進了菲律賓、巴西這一批。外部罵聲此起彼伏,印度嘴上硬氣,巴西揚言要回敬50%懲罰稅,但實際效果微乎其微,美方依然按既定節奏推進,不予理會。
美國這一手,日本車企最先吃不消。新能源項目推遲兩年,研發節奏直接被打亂,而中國市場這邊,兩年前已大跨步甩開賽道。
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全球銷量突破900萬輛,份額占據一半以上。技術鏈條里,華為的5G在世界三分天下有其一,連航天器都實現自主火星探測。
印度試圖號召自力更生,現實卻是工廠還得靠進口設備才能運轉,產業升級停留在紙面。南美的大豆滯銷,只能越打價格戰越失血。
整體制造力層面,美國GDP仍穩坐頭把交椅,25.5萬億美元,但產業空心化趨勢不可逆轉。
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5.2%,對比美國2.5%、歐盟0.5%優勢明顯。美國人賬面富裕,
袋子里的錢多,卻買不起日常生活里的菜和肉,工廠離岸損失就業,更別提波音飛機延期交付成頑疾。
加征關稅看似小算盤,其實也加在自家超市貨架和工地成本之上,最后傷了消費基本盤。
東南亞出口動力減弱。數據顯示,菲律賓對外出口下降15%,關稅壁壘讓本地區國家苦不堪言。
以巴西為例,10%的出口倚重美國市場,一旦強行反擊等于自己切自己肉。
印度6.7%增速雖亮眼,但基建薄弱、電力供應脆弱,大量工廠規劃胎死腹中。
日本AI技術曾引以為傲,如今2024年中國僅AI領域專利申請已達十萬件,他們連零頭都難夠上。
中國保持低調務實路線,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產能均居全球首位。
區域經濟合作RCEP推動成員國整體增長達到8%,金磚銀行貸款額度半年翻番。
一個事實擺在全球面前,跟著美國受損益多,選擇中國,產品又好又實惠,貿易訂單紛至沓來。
世界秩序已經碎裂重組。美國還習慣利用老套路圍堵“小型對手”,而中國早已悄然搭起自己的高樓。
加征關稅帶來了局部混亂,卻沒擋住新廠、新單、新科技的崛起。
老路越走越窄,全球產業鏈和規則體系正處于更新周期。按現在趨勢看,哪些國家擁抱變化。
誰就會率先抓到機會,未來歸屬于適應新格局的人和企業,這種變遷還會持續加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