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造神運動,之前將陣風吹成“能夠改變空戰(zhàn)規(guī)則”的存在,現(xiàn)在又開始放出豪言:新款光輝戰(zhàn)斗機將超越陣風!
7月11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DRDO)高級科學家香卡爾表示:光輝MK2戰(zhàn)斗機能夠與陣風戰(zhàn)斗機的性能相媲美,甚至在關鍵數(shù)據(jù)超越陣風!
這話是印度說的我就放心了。
論自信程度,印度在地球自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這個國家最擅長的事,就是將小敗吹成大勝、將慘敗吹成小勝,哪怕被人差點從邊境打到首都,印度依然敢宣傳自己勝利的電影。前不久印度花天價買來的陣風戰(zhàn)斗機,在戰(zhàn)場上被巴基斯坦用殲-10CE吊打,雖然印度繼續(xù)選擇嘴硬,但也意識到僅憑陣風別說碰瓷中國了,就連巴基斯坦都打不贏。
印度專家的這句話,立即讓印度媒體打了雞血,紛紛對光輝MK2進行吹捧,從原先的媲美陣風,直接變成了吊打陣風。而印度之前還宣傳陣風戰(zhàn)斗機強于殲-20,這不就等于光輝MK2吊打殲-20嘛!印度同時贏了法國和中國,簡稱“雙贏”!
提起這個“光輝”戰(zhàn)斗機,中國軍迷肯定是耳熟能詳,與“阿瓊”主戰(zhàn)坦克、“維克蘭特”號航母成為印度國產陸海空武器的代表,而這三款武器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難產”,從立項到最終服役,前前后后超過30年,最終在使用大量外國設備的情況下,才勉強交付軍方。而由于研發(fā)周期太長,又導致這三款武器面臨著剛服役就落后的尷尬。
光輝戰(zhàn)斗機于2011年具備初始作戰(zhàn)能力,2015年量產交付,這個時候光輝處于MK1階段,裝備普通的機械掃描雷達,最大起飛重量13.5噸,作戰(zhàn)半徑500公里,有7個武器掛點。由于印度空軍對光輝MK1的性能非常不滿意,因此只訂購了26架光輝MK1。到了2021年,印度又訂購了83架光輝MK1A型戰(zhàn)斗機,單價超過8000萬美元,比蘇-30MKI重型戰(zhàn)斗機還貴。光輝MK1最大的進步就是配備了以色列的EI/M2052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可達150公里。并且還增加了空中加油能力、自我保護干擾器、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數(shù)字飛控計算機、雷達告警接收儀和雙聯(lián)裝掛架,性能相較于白板的MK1有了較大提升。
從紙面性能來看,光輝MK1A與梟龍BLock3處于伯仲之間,算是一款比較不錯的輕型戰(zhàn)斗機。可問題是梟龍Block3已經服役好幾年了,并且還參加了今年的印巴空戰(zhàn)。可光輝MK1A在2024年才完成首飛,計劃今年6月份開始交付印度空軍,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了下文,大概率是又跳票了。
可印度研發(fā)武器還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好高騖遠,從來都不肯一步一個腳印的搞研發(fā),光輝MK1A都沒搞利索的時候,印度就早早啟動了光輝MK2的研發(fā)計劃。與小修小補的光輝MK1A相比,光輝MK2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早在2013年,印度就正式立項了光輝MK2,計劃2023年首飛、2028年服役。很明顯,印度這次又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眼瞅都快到2026年了,光輝MK2連原型機都還沒造出來。
可這并不妨礙印度人對光輝MK2大吹特吹,并制作了許多精美的模型與PPT,向外界宣傳他們的先進國產戰(zhàn)斗機。光輝MK1和MK1A都采用了無尾三角翼布局,在主翼前端設計了類似蘇-57的可動邊條翼,從整體來看像一架縮小版的幻影2000。而光輝MK2則進行了大改,學殲-10、陣風玩起了鴨式氣動布局,發(fā)動機從F404升級成F414,最大飛行速度從1.6馬赫提升到1.8馬赫,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接近17噸,從輕型戰(zhàn)斗機進化為準中型戰(zhàn)斗機,機體擴大后載油量增加,作戰(zhàn)半徑提升到了700公里。
光輝MK2的雷達則選擇了印度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計劃配備印度國產的阿斯特拉MK2空空導彈,當然阿斯特拉MK2也處于研發(fā)狀態(tài),計劃2027年交付部隊。
光輝MK2另一個重要提升,就是增加了載彈量,達到了6.5噸。印度為光輝MK2設計了11個武器掛點,在最關鍵的制導武器掛點數(shù)量方面,光輝MK2甚至超過了殲-10C。殲-10C同樣擁有11個武器掛點,但是有4個是位于機身四周的輕型掛點,只能掛載吊艙或者普通的航空炸彈,正常情況下,殲-10C攜帶3個副油箱的時候,就只剩下4個武器掛點能夠攜帶導彈。反觀光輝MK2增加了翼尖掛架,主翼下方也設計了3對掛架,機腹下方設計了一個能夠攜帶副油箱或者巡航導彈的重掛架,進氣道下方設計了2個輕型武器掛架。在攜帶3個副油箱的情況下,光輝MK2還能夠攜帶8枚導彈,比殲-10C的4枚整整多了1倍!
如果光輝MK2能夠迅速交付印度空軍,并配備“流星”空空導彈或者印度國產的“阿斯特拉”MK2空空導彈,那么光輝MK2的確會成為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的勁敵。可印度卻面臨著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光輝MK2距離服役遙遙無期。
光輝MK2的核心就是美國的F414發(fā)動機,雖然美國答應向印度出售F414發(fā)動機的技術,可目前看來只是美國給印度畫的一張大餅,印度現(xiàn)在只能繼續(xù)從美國買發(fā)動機,哪天美國一個不高興,隨時可以切斷發(fā)動機供應。沒有性能先進的發(fā)動機支持,光輝MK2的一系列提升都只是空中樓閣。
至于印度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前也是宣布要裝在蘇-30MKI和陣風戰(zhàn)斗機上,可卻一直沒有了下文。如果印度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無法按照計劃交付,那么光輝MK2還是只能裝備以色列的雷達。
至于彈射座椅,印度更是沒有丁點技術積累,只能買英國的馬丁貝克。這樣一來,印度的國產神機到頭來還要依賴國外設備才能保證產量。
而有人可能會用C919來替印度解圍,C919也采用了大量外國設備,連發(fā)動機都是從美國進口的,中國憑什么嘲笑印度的光輝戰(zhàn)斗機呢?這其實就是民用飛機與軍用飛機的區(qū)別了,C919大量使用外國設備,并不是中國無法生產這些設備,而是要從專利、經濟以及適航證角度多方面考慮,許多設備都有國產替代型號,但是因為生產規(guī)模、專利等原因,導致使用國產設備的成本反而高于直接買外國設備,并且C919還要為出口考慮,就必須在國外取得適航證,采用國外較為成熟的設備,更有利于獲得適航證。而且客機生產更像是一種跨國合作工業(yè)生產模式,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不能也沒辦法像貔貅一樣只進不出,想要跟別國做生意,中國就不能把其他國家的路都走死,買一些民用飛機的設備,其實也起到了維持國際關系的作用,不然你什么東西都要追求獨立自主,不給他國工業(yè)一點活路,等待中國的就只能是被孤立。
當然中國也有預備方案,只要C919的關鍵設備被卡脖子了、外國不賣給中國了,中國自己生產的設備也能在較短時間內頂替上,哪怕因為沒有適航證在國外飛不了,至少能保證中國國內有客機可以用。
可軍用飛機就不一樣了,那是用來打仗的,必須追求國產化率,否則打仗的時候被卡脖子就要命了,中國的殲-10C、殲-16、殲-20目前都已經是100%的國產化率。而印度的光輝戰(zhàn)斗機,是只能依賴進口裝備續(xù)命,只要美國一聲令下,光輝戰(zhàn)斗機立馬就要趴窩。
而且以印度的研發(fā)效率,等到光輝MK2服役,中國這邊六代機估計都已經形成戰(zhàn)斗力了,到時候光輝MK2不是跟殲-10比了,而是要面對五代機和六代機了。如果光輝MK2能夠在10年前服役,那對于中國來說勉強算一個有威脅的戰(zhàn)斗機,現(xiàn)在服役的話,對巴基斯坦來說勉強算一個對手,可10年后服役的話,那就只能是一個小丑了。
要是光輝MK2的性能真如印度宣傳的那么強,印度當年就不可能花天價從法國購買陣風戰(zhàn)斗機了。要是光輝戰(zhàn)斗機真像印度宣傳的那么厲害,今年的印巴空戰(zhàn),光輝就不可能當吃瓜群眾了。
可以說,從“光輝-MK2吊打陣風”的口號里,我們看到的不是印度軍工的進步,而是一種“打腫臉充胖子”的無奈。印度總想著靠“口頭超越”來證明自己是“軍事強國”,卻不肯正視自己工業(yè)基礎薄弱、研發(fā)體系混亂的現(xiàn)實。殲-10跟光輝都是差不多時間立項的,可后續(xù)發(fā)展成果卻大相徑庭,印度跟中國的差距,就好比光輝跟殲-10的差距,一個只能靠吹,另一個卻一步一個腳印,從對標美國的F-16,最終發(fā)展成為吊打西方四代半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