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根據廣東省佛山市各區最新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過4000例。其實,我國早在2008年就首次發現輸入性病例,此后在2010年、2019年等都曾發生過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傳播疫情,但規模都非常小。為什么今年佛山疫情規模比以往都大?席卷廣東全省的“滅蚊大戰”究竟有多拼?沒有發現病例的地區需要特別防護嗎?……針對公眾關心的諸多問題,上游新聞根據公開報道進行了梳理。
一問:“基孔肯雅熱”為何念起來拗口?
不少網友表示,“基孔肯雅熱”這個病毒名字念起來拗口,不好記,有點怪。基孔肯雅熱是如何得名的?有沒有特殊含義?
世衛組織官網介紹,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我國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的傳播媒介——伊蚊。央視新聞
“基孔肯雅熱”這個名字,來源于坦桑尼亞南部基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又有報道稱,意為“彎脊之痛”),該詞描述患有嚴重關節痛的感染者彎腰的樣子。
這種病通常在患者被受感染蚊子叮咬后4至8天發作,會導致發燒和嚴重關節痛,通常會使人虛弱,其他癥狀包括關節腫脹、肌肉疼痛、頭痛、惡心、疲勞和皮疹等。大多數患者感染后能完全康復,該病導致的重癥和死亡病例很罕見,通常發生在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幼兒和老年人中。
現有證據表明,患者康復后很可能對基孔肯雅病毒免疫。
二問:老病毒為何今年這么猛?
據央視新聞,我國早在2008年就首次發現基孔肯雅熱的輸入性病例,此后在2010年、2019年等都曾發生過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傳播疫情,但規模都非常小。很多網友不解:這種老病毒在我國之前都是零散個例,今年為何會突然大范圍地快速傳播?
減少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控制蚊子媒介和減少蚊子滋生地,以減少蚊蟲滋生。央視新聞
專家介紹,這里面有多重原因。首先,從外部環境分析,今年基孔肯雅熱流行強度高。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就發出警報,目前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情況,約550萬人面臨這種蚊媒病毒的風險,而且可能出現大范圍疫情。據報道,今年以來,法國在印度洋的屬地留尼汪島估計有大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在印度以及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也出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此外,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近日報告輸入性病例,并發現本土傳播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稱,因為該病毒在國際上大流行,輸入到我國,同時我國有這種傳播媒介——伊蚊,進入了本地循環,造成了本地疫情小的暴發。
此外,氣候、病毒型等原因,也催化了今年廣東佛山的疫情規模遠超以往。劉起勇稱,今年的氣候特別適合蚊蟲的孳生,密度比較高。該病毒是一個印度洋流行株,印度洋型特別容易被伊蚊傳播,傳播效率特別高。很多因素疊加起來,導致我國這次疫情超過了歷史上幾次小的暴發流行。
三問:有無疫苗和特效藥?
據報道,基孔肯雅熱最典型的三個癥狀就是發熱、皮疹和關節疼痛,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采取的都是對癥治療,比如使用退燒、緩解疼痛的藥物。這種感染的最大特點是伴隨著明顯的關節疼痛。
7月25日,工作人員在佛山市順德區莊頭村噴藥消殺蚊蟲。新華社
另有報道稱,世衛組織指出,對于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目前有兩種基孔肯雅(熱)疫苗已被推薦用于幾個國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廣泛使用。目前,世衛組織和外部專家顧問正在全球基孔肯雅熱流行病學背景下審查疫苗試驗和上市后數據,以提供可能的使用建議。
世衛組織稱,基孔肯雅熱的臨床治療,包括用退燒藥和鎮痛藥來治療發熱和關節痛,同時患者需要大量飲水和多休息。
因此,新生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是基孔肯雅熱重癥發生的高風險人群,一旦感染容易出現并發癥,需要及時就醫。在今年全球高發的形勢下,如果計劃前往東南亞、非洲、南美等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流行區,出行前一定要查詢當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驅蚊防蚊準備。
四問:廣東“滅蚊大戰”有多拼?
世衛組織在其官網指出,避免蚊蟲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護措施。減少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控制蚊子媒介和減少蚊子滋生地,以減少蚊蟲滋生。
為斬斷傳染鏈條,以佛山為重點地區,廣東全省正在打響一場聲勢浩大的“滅蚊大戰”。
7月22日,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倡議書,呼吁全省居民即刻行動,積極參與“清積水滅蚊蟲,共筑健康家園”愛國衛生運動。倡議書號召全民參與清積水,“無積水就無蚊蟲。”家家戶戶每日抽出三分鐘,翻盆倒罐,清除花盆、飲水機、咖啡機、茶盤以及閑置的盆、罐、瓶、桶、廢舊輪胎等容器的積水。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落實“上班/下班一分鐘清積水”行動。積極參與社區、單位環境衛生整治活動,每周五下午或固定時間確定為“蚊媒孳生地清理日”。
專吃蚊蟲幼崽的“滅蚊魚”被大量投放。南方都市報
來自佛山禪城城管部門的消息稱,7月23日,園林工人在亞洲藝術公園小湖里投放了200條專吃蚊蟲幼崽的“魚寶寶”;7月24日,在亞藝公園再度投放 4000條 “滅蚊魚”,在中山公園同步投放1000條 “滅蚊魚”,旨在降低蚊蟲繁殖率,通過生物防治方式有效降低蚊蟲孳生密度,從源頭切斷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鏈條。
禪城城管還聚焦中山公園、文華—亞藝公園等重點城市綠地,全面開展消殺作業。在佛山大型商圈創意產業園,物業團隊每日多次帶隊對園區進行地毯式滅蚊消殺,查角落積水。鼓勵商戶增加滅蚊燈、防蟲紗網等物理滅蚊設施。
佛山南莊鎮龍津村采用無人機開展空中巡查風險區域。南方+
南莊鎮龍津村則聯合南莊鎮智慧社會治理中心,創新啟用“無人機+”智慧防控模式,針對樓頂積水、衛生黑點等伊蚊孳生高風險區域開始巡查。
禪城區農業農村局印發《關于加強農村蚊媒傳染病孳生地防控工作的意見》。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過程中,對拒不配合防控或房屋多次出現陽性積水的,可通過村規民約規定,對相關村民(成員)作出通報批評、暫停其相關福利等措施處理。
五問:村民集中同一時間點蚊香有用嗎?
這兩天,“順德一村委會通知全村村民準時在家點蚊香”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全村一起點蚊香”會比正常滅蚊效果更好嗎?專家表示,確實如此,值得推廣。
村委會通知村民準時在家點蚊香引發廣泛關注。網頁截圖
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稱,如果大家統一行動,效果會更好。一般在一個地區要滅成蚊是用超低容量噴霧,蚊子接觸到噴霧,它還沒有死亡之前肯定會逃逸,逃逸時如果找到房子它就會進入。但是如果大家都在房內點蚊香,一方面,如果房內有蚊蟲,它會被趕出去,另外就是避免室外的蚊蟲進來。大家統一時間統一行動,外面再由專業隊伍通過超低容量噴霧滅成蚊,會大大提高效果。
六問:無確診病例地區需加強防護嗎?
夏天正是蚊子繁殖的季節,而伊蚊在我國廣泛存在,很多人擔心自己所在的區域會不會也出現攜帶病毒的伊蚊,是否需要加強防護?
劉起勇稱,從全國大多數地區來講,已經進入蚊媒的快速生長和快速擴散的時期。這個季節我們一定要加強防蚊滅蚊,保護自己的安全。當然沒有必要過度擔心。沒有疫情的地區,一般性防護即可。有流行病例的地區要加強滅蚊和個人防護,特別是在臨近病例的這些區域,要特別注意,要做好有組織的滅蚊、防蚊和群眾參與的防蚊滅蚊行動。
上游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央廣網、中新網、南方都市報、南都N視頻、川觀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