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桂城夏東社區的劉先生
一家五口全部住進了醫院
其中四人出現了發熱、出紅疹等癥狀
連尚未出現癥狀的小女兒
也需要隔離觀察
這家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積水蚊蟲成健康隱患
當天,劉先生因發熱前往醫院就診。社區工作人員收到情況通知后,立馬前往劉先生所在的出租屋進行入戶溝通。
起初,劉先生夫婦因擔憂住院后無癥狀的小女兒無人照料、家中生計無著落而拒絕入院隔離治療。而當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勸說時,眼前的景象觸目驚心:綠植茂密的陽臺、長期積水的茶臺茶盆,甚至孳生了蚊媒幼蟲,這里儼然成了伊蚊繁殖的“樂園”。
這看似情有可原的猶豫,卻將最親密的家人置于巨大風險之下——蚊蟲在家中的肆虐據點,最終讓伊蚊及病毒趁虛而入,劉先生全家不幸全部確診感染基孔肯雅熱。
經過社區關于基孔肯雅熱的危害與傳播途徑的耐心科普,劉先生一家最終同意入院隔離治療。社區入戶的工作人員也迅速行動,清理了花盆托盤、茶臺積水等蚊蟲孳生地,并安排專車護送一家人就醫,展現了細致的人文關懷。
可以想象,若是劉先生一家及時翻盆倒罐清除家中各類積水,家中便不會成為成伊蚊孳生的溫床;若是劉先生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時及時隔離就醫,便能阻斷病毒更廣泛的傳播鏈條,或許家人能更加健康。
潛伏期患者亦會成為傳染源
一人不隔離,全家都遭殃!
短短時間內一家人接連中招
原因何在?
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陳嘉馨給出了專業解釋:“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類似,其傳播與環境衛生差、蚊蟲密度高密切相關。通常,首位感染者約在發病前兩周被攜帶病毒的伊蚊叮咬,進入潛伏期并攜帶病毒。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與家人共同生活,此時家中攜帶病毒的伊蚊又叮咬了其他家人,便會導致全家在潛伏期后接連發病?!?/p>
基孔肯雅熱潛伏期1至12天,通常3至7天。而病人本身攜帶病毒期間未及時隔離,就可能成為傳染源。攜帶病毒的蚊子叮咬了家人或鄰居,就會造成傳播。因此,感染者需至少隔離七天,或確認核酸檢測陰性,才能排除傳播風險。
“清積水就是斬斷了蚊子的生命鏈?!标惣诬敖ㄗh,每位居民一是要從家里做起,定期清積水、搞衛生;二是不要往草叢和蚊子多的地方去,若是要去應穿長衫長褲,帶上防蚊液,做好防護;三是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癥狀時,務必盡早就醫。由醫生判斷,早診斷、早隔離,防止成為傳染源。
預防核心在防蚊滅蚊
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過伊蚊(就是身上有黑白花紋的“花蚊子”)傳播,與登革熱的傳播途徑高度相似。蚊蟲是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媒介,有效滅蚊可減少蚊媒傳染病暴發概率,保障居民健康。
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熱,患者體溫可迅速飆升至39℃甚至40℃以上,體溫持續高燒不退,關節和脊椎出現疼痛、關節腫脹,可伴有全身性肌痛,高燒數天后,過半患者軀干、四肢的伸展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癢感。
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一旦出現發熱、出疹、關節劇痛等疑似癥狀,必須火速就醫;檢測期間必須留院等待結果,切勿擅自返家,確診后必須住院隔離,這是對至親至愛最沉甸甸的責任。
一個瓶蓋大小的積水
伊蚊可以在其中產卵并孵化成幼蟲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容易發生蚊子孳生隱患的積水點?
如何防范?
一起來了解一下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本文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文中涉及藥物、技術、產品等只做表達所需,不具任何治療建議,具體治療方式請前往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檢查及治療。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非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