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 2025)今天正式在上海開幕。
這已經是上海連續第八屆舉辦WAIC大會。
本屆WAIC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位嘉賓齊聚滬上,其中包括12位圖靈獎、諾貝爾獎等頂獎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以及多個國際頂尖實驗室代表;展廳方面,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業參展,集中發布3000余項前沿展品,包括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產品、60余款智能機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發”或“中國首秀”新品。
26日上午WAIC開幕式暨主論壇上,2024年諾貝爾獎得主、2018年圖靈獎得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名譽教授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MiniMax創始人閆俊杰發表演講;前谷歌CEO、Relativity Space執行董事長兼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與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中國科學院院士、圖靈獎獲得者、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長姚期智等人一起展開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式致辭演講中表示,上海是人工智能(AI)發展的重鎮。
他強調,AI 發展最基本的還是要將它置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在變化中尋找不變的邏輯。人類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再到后來的信息化時代,科技文明發展始終有一個基本的底層邏輯,這就是無論科技如何變革,都應當為人類所利用,為人類所掌控。講更通俗的話說,一定是人能管得到機器,而不是機器管得到人,要朝著AI向普惠方向發展,AI也應當成為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
“如果我們搞技術壟斷管制,就會讓AI成為少數企業專屬游戲”
7月26日上午WAIC開幕式上,李強總理發表了致辭演講。
李強表示,當前,全球AI浪潮風起云涌,AI正加速從感知世界走向行動世界,從數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從技術引進來看,AI 領域創新呈現著群體性的突破之勢,語言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領域日新月異,軟硬結合,云智一體等全棧技術體系逐步形成,推動AI向更高效、強智能的方向快速發展。
李強指出,從應用實踐看,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顯。隨著推理能力躍升和AI本身成本的大幅下降,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無論是工業、農業、服務業,還是教育、醫療、科研,AI已經開始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滲透到社會生活各方面。此外,從挑戰監管治理來看,AI帶來的風險挑戰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機器幻覺、深度偽造、智能泛濫和就業倫理等問題逐漸地浮出水面,如何在發展和安全之間尋求平衡,亟待全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
實際上,AI 技術加速迭代,正在迎來爆發式的發展,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
“關于AI發展的未來趨勢,有很多問題大家都要高度關注。走開源之路,還是走閉源之路;通用人工智能(AGI)技術奇點何時真正到來;如何彌合智能鴻溝;應當制定什么樣的治理規則;如何制定這些規則。”李強表示。
業內外人士普遍認為,AI 的發展帶來爆發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將重構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也有不少人在擔憂 AI 能快速進化為具有高級智能形態。到時候,我們的人類個體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權利和關系邊界,如何維護生命的自主性和尊嚴,這些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把人類對AI的思考,上升為對于人類本身生存、人類文明等終極問題的哲學思考。
李強表示,AI 應當成為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因此,他重點圍繞如何把握AI公共產品這個屬性、推進AI發展和治理發表了三點想法:
第一,要更加注重普及、普惠、充分用好 AI 發展已有成果。科技的生產力在于應用,AI是技術、資金、人才高度密集型的產業,當前關鍵資源能力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少數幾個企業,如果我們搞技術壟斷、管制封鎖,就會使得AI成為少數國家、少數企業的專屬游戲。只有我們堅持開放共享、智能平權,才能讓更多國家和群體從中受益。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各個國家、各個企業、各個群體都應該擁有平等發展和利用AI的權利。近年來,中國AI+行動深入推進,原創性成果競相涌現,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我們愿意共享發展經驗和技術產品,幫助世界各國,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加強能力建設,讓AI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球。
第二,要更加注重創新合作,力求更多突破性AI科技碩果。AI是算力、算法、數據等各類技術的綜合集成,創新突破離不開全球產業鏈創新鏈的共同支持。當前,AI 技術仍在持續不斷且快速迭代升級,但也越來越面臨著算力芯片供應不足、高質量的語料逐漸枯竭、企業和人才交流合作受到阻礙等瓶頸和制約。我們要努力突破這些瓶頸制約。個體創新很重要,但如同零星火花極易熄滅,眾志協作更重要,只有眾智協作方能教之復燃,引發燎原之勢。各國應該深化前沿理論,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發的合作,加強企業和人才的交流合作,為AI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力、新活力。中國的創新資源十分豐富,創新活力也十分活躍。我們積極推動開源發展,我們愿同各國聯合開展軟硬件技術攻關,加大開源開放力度,共同推動AI發展邁上更高的水平。
第三,更加注重共同治理,確保AI在造福人類上最終修成正果。AI的發展應該是造福世界的重大機遇,而不應成為威脅人類的重大挑戰。我們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既避免監管滯后導致的風險失控,又一定要防止監管過嚴、扼殺創新。我們打個形象的比喻,AI 發展就好像我們在跑步,我們很難事先為AI發展十分明確地規劃出一條道路來,再跑恐怕還是在邊緣跑步中確定它的邊界,這就需要探索和規范的結合、安全和發展的結合。目前,全球AI治理整體上還是出現了碎片化的態勢,特別是各國在監管理念、制度規則等方面還有極大的差異,應當加強對接協調,早日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AI 全球治理的框架和規則。中國高度重視AI全球治理,我們也積極參與推動多雙邊的合作。2023年我們發布了全球AI治理倡議,2024年我們提出AI能力建設普惠計劃。今天中國倡議成立世界AI合作組織,我們愿意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中國方案,為全球AI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李強在演講結尾表示,人類社會正在邁入智能化時代,當下的抉擇關乎世界的未來。“本次大會以智能時代同籌同求共濟作為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讓我們攜手努力,推動AI朝著有意義、安全公平的方向健康發展,更好助力各國共同繁榮,更好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辛頓首次在中國演講:人類可能就是大語言模型
這次是辛頓首次來到中國參加WAIC大會。
辛頓在演講中表示,人類理解語言的方式實際上很像大語言模型,因此人類也會產生幻覺,經常編造東西,特別是當他們試圖回憶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時。但他也指出,大語言模型與人類非常不同且優于人類的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應該將軟件與硬件分開,正是這一點讓人們可以在不同的硬件上運行相同的程序,它使得計算機科學能夠成為一個獨立于電氣工程的領域,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那么程序中包含的知識就是“不朽的”。
辛頓進一步解釋稱:“如果你能把程序保存在某處,或者能把神經網絡的權重存儲在某個地方,那么你現在就可以銷毀運行神經網絡的所有硬件。只要你有權重存儲在某個地方,你現在就可以建造新的硬件,并且因為計算是數字化的,你可以在這些新硬件上運行完全相同的計算。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數字計算機的程序是‘不朽的’。”
辛頓同時指出,數字計算需要大量能量,但它使得擁有完全相同權重的智能體(Agent)能夠非常容易地共享它們從不同經驗中學到的東西,生物計算需要的能量要少得多,但共享學到的東西卻很困難。如果能源很便宜,數字計算就會好得多。
“這讓我非常擔憂,因為幾乎所有的專家都相信我們將制造出比我們更聰明的AI。我們如此習慣于作為頂尖智能,以至于很多人難以想象一個AI比我們更聰明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辛頓表示,想知道非頂級智能體的感受。而我們正在創造AI智能體是因為它們更擅長完成任務,這些AI智能體已經具備創造自己子目標的能力。
一旦擁有創造子目標的能力,智能體就會想做兩件事:一是生存,僅僅是為了能夠實現我們賦予它們的目標;二是更多的控制權,也僅僅是為了能夠實現我們賦予它們的目標。因此,人類將會擁有想要生存和想要更多控制權的智能體,“而且我們將無法簡單地關閉它們,它們會發現操縱使用它們的人非常容易,我們將像三歲小孩,而它們將像成年人,所以我認為那種當它們比我們更聰明時,我們就能讓某人把它們關掉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它們將能夠操縱我們,并說服那些應該關掉它們的人不要那么做”。
辛頓將人類目前的處境比作養小老虎當寵物。一般來說,養小老虎當寵物是個壞主意,有兩個選擇:想辦法訓練它讓它永遠不想吃了你,或者擺脫它。對于AI,我們沒有擺脫它的選項,AI對醫療保健、教育、氣候變化、新材料等太多事情都非常有用,能為幾乎所有行業提供幫助并使人類更具生產力。
辛頓強調,如果人類想要生存,必須找辦法訓練AI,不要讓AI消滅人類。目前沒有一個國家希望AI接管,每個國家都希望人類繼續保持掌控權。因此,他建議建立一個由AI安全研究所和協會組成的國際共同體,致力于研發訓練AI向善的技術,實現訓練AI向善所需的技術與訓練AI變得更聰明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是分離的,讓一個真正聰明的AI不想接管世界,即使它比大多數人聰明得多,也非常樂意處于人類的輔助角色。
“我們目前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長遠來看,這是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好消息是,這是一個所有國家都應該能夠合作解決的問題。”辛頓最后稱。
除了辛頓,MiniMax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閆俊杰在演講中表示,AI是更強的生產力,也是越來越強的創意。他舉例LABUBU,過去生成一個LABUBU宣傳視頻可能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價值100萬人民幣的成本,現在通過越來越強的視頻模型,像LABUBU這種宣傳視頻,基本一天就可以生成出來,成本只有幾百元。
“我們作為一個創業者,做的是AI公司,實際上它不是重新復制互聯網公司。”閆俊杰表示,AI是一個生產力,是一個對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的持續增強,這里面兩個問題比較關鍵——能力、持續。如今,MiniMax公司里面可能有70%的代碼,基本上都是AI來寫;AI也能完成90%的數據分析。
閆俊杰強調,對于未來AI到底會不會壟斷在一家組織里面?在他看來,AI一定有多個玩家會持續存在。“我們認為,AI一定會被掌握在多家公司的手中,如果AI會被掌握在多家公司或者多家組織的手中,那AI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普惠,那么它的使用成本一定會變得非常可控。”
姚期智表示,“AI技術革命如何造福全世界,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姚期智表示,“AI快速發展但是只掌握在少數國家、少數公司手中,如何才能確保AI發展中不會出現我們擔憂的數字鴻溝問題,這是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談及中美如何管控分歧,施密特表示,我們要投入力量去參與合作,比如“超級智能”之間的協作,要達成價值觀上面的共識,確保我們雙方保持對話。特別是中國和西方的研究人員要相互交流,發揮這些人才的價值。
施密特強調,中國今天實現了巨大的成功,特別是機器人等產業發展的很好,“我是樂觀主義者,中國和美國可以建立信任,以前我們可以做到,未來也可以做到。”
據了解,WAIC活動將持續到7月29日。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蓋虹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