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心心念念推動的“大罷免”,在7月26日拉開序幕。
為了罷免國民黨立委,民進黨下了不少功夫。先是賴清德在島內發(fā)布所謂的“團結10講”演講,拋出“雜質說”、“國家說”等等,后又宣布要去南美訪問邦交國,期間“過境”美國紐約和達拉斯。
不過這一套組合拳,效果并不好,反而讓民進黨的“奪權”之心昭然若揭。
先是所謂的“團結10講”,拋出所謂的雜質說,將和民進黨不同政見的政黨、政治人物視為“雜質”,遭到臺灣民眾的批判。拋出所謂的“國家說”,也是歪曲歷史,虛構敘事,為“臺獨”提供法理性支撐。
這種歪理邪說,也遭到了輿論的反噬,就連綠營都看不下去,認為賴清德演講只會讓“大罷免”越來越難以推進。賴清德的“團結10講”,一共舉行了4場,就以臺風為由,取消第五場的演講,后續(xù)的演講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按照民進黨一貫的作風,只要在輿論上處于下風,支持率下降,就一定會開始拿兩岸問題做文章。草草結束“團結10講”第4講后,賴清德宣布要造訪南美的“邦交國”,期間“過境”美國。
而這也一直是兩岸關系的敏感區(qū)域。大陸在賴清德“過境”美國的問題上,立場是一貫的,堅決美國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反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過境美國。
明顯,賴清德此舉就是拉票不成,開始打“兩岸牌”,為“大罷免”添磚加瓦。
實際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民進黨通過打“兩岸牌”,塑造自身“抗中保臺”敘事,在通過“兩岸互不隸屬”、“臺灣已經是一個國家”等論調,持續(xù)強化兩岸對立。凡是反對民進黨“兩岸敘事”的個人和政黨,都會遭到民進黨及其側翼的瘋狂攻擊。從蔡英文到賴清德,這種方式屢試不爽。
但是,這次民進黨恐怕真的失算,因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民進黨力推的“大罷免”要危險了。
在大罷免的前一天,國民黨在臺北凱達格蘭達舉行拉票行動,呼吁所有在野黨合體,共同應對民進黨掀起的政治風暴。
包括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以及立法院長韓國瑜悉數到場,就連網紅“館長”陳之漢也到場助講,呼吁民眾“教訓賴清德,教訓民進黨”。根據臺灣媒體的說法,當天街頭,參加反罷免活動的人數突破15萬。其實這已經說明民進黨強推的“大罷免”活動不得人心。
除此之外,美國對臺關稅可能也會對這場“大罷免”產生重要影響。
臺灣媒體人、國民黨資深政治人物趙少康在7月21日就表示,美國已經確定對臺灣的關稅32%。之所以賴清德秘而不宣,就是想要拖過7月26日,避免關稅問題對“大罷免”的進程造成沖擊。
美國財長貝森特也暗示了這一點,他說高稅率可能會帶來更好的協(xié)議,很多美國的貿易伙伴,關稅都會反彈到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的水平。
紙包不住火,美國對臺征收高額關稅,已經在島內傳得沸沸揚揚,只靠著掩飾無法解決問題。而關稅給臺灣經濟帶來的巨大破壞,會讓臺灣民眾用腳投票。臺灣長期依靠出口發(fā)展經濟,占到GDP總量的65%到70%。而臺灣的對外出口貿易中,對美出口占比已經達到23%。一旦32%的關稅落地,將直接影響臺灣15%到20%的GDP。
而這又直接關系到臺灣民眾的收入、崗位。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不管是哪個陣營,最后只會用腳投票。
這也意味著,這場“大罷免”可能與臺灣以往任何的選舉都不一樣,不管賴清德是搞“團結10講”塑造陣營對立、“過境”美國大打兩岸牌,都會起不到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