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特朗普跑到英國,對英國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
特朗普這次去英國本來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打高爾夫,特朗普在蘇格蘭有兩個私人高爾夫球場。另一個就是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晤,討論美英簽署的關稅協議。特朗普說,這次與斯塔默的會面更多的是慶祝,美英達成了一項偉大的協議。
不過有意思的是,就在特朗普訪問英國當天,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突然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已經和特朗普進行了通話,雙方同意7月27日雙方在蘇格蘭舉行會面,討論跨大西洋貿易關系問題,給特朗普訪問英國加戲。
盡管如此,但特朗普并沒有給馮德萊恩什么好臉色看,只說了雙方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是“一半對一半”。意思非常明確,如果歐盟不接受條件,也沒必要談下去。
此前彭博社就表示,美國和歐盟的談判即將結束,但并沒有透露雙方開出了什么條件,只是說特朗普可能對歐盟征收15%的關稅。
特朗普也在人工智能峰會上表示,美國不會和大多數國家談判,而是直接征收15%的關稅。兩個數字一模一樣,基本可以確定,特朗普已經對歐美貿易談判不抱什么希望,打算一錘子砸死,直接宣布對歐盟的關稅。
值得一提的是,馮德萊恩與特朗普的會面,是建立在馮德萊恩剛剛結束訪華行程,空手而歸的情況下,這就值得深思了。
馮德萊恩來華,是帶著很多目的來的。除了反反復復不斷提起的稀土、產能過剩、中俄經貿往來這些問題,馮德萊恩更想做的事,是把中歐關系當作歐美貿易談判的籌碼。
馮德萊恩訪華,對美國的潛在表達,其實就是歐盟有中國這個替代市場,有足夠的底氣和特朗普的關稅說不,如果特朗普不愿意在貿易談判中妥協,歐盟就會選擇加強和中國發展經貿關系,以應對丟失美國市場帶來的經濟壓力。
中美作為大國,也是唯二兩個擁有布局全球
地緣政治能力的國家,是不會允許歐盟這么龐大的經濟體搞騎墻派。
中美的做法也很直接,直接從根上拔除了歐盟的幻想。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馮德萊恩的訪華行程,幾乎沒能拿到任何實質性的成果,只是表示繼續推動中歐關系發展。一直到馮德萊恩結束訪華,就簽署了一個中歐應對氣候問題的聯合聲明,草草收場。
為什么簽署的是氣候問題的聯合聲明?就是換種形式告訴外界,中歐什么都沒談成。就像是22年中美溝通管道受阻之后,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跑到中國來,談氣候問題。除了證明雙方還在接觸,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
相較于中國,特朗普明顯要做得更絕。馮德萊恩訪華當天,特朗普宣布對歐洲15%的關稅,幾乎是前后腳的時間。
中美釋放的是同一個信號,歐盟想要談就談,不能對著美國談中國,對著中國談美國。
事都做到這種份上了,歐盟怎么都看明白了。
所以才有了馮德萊恩去英國會見特朗普的事情。
這次馮德萊恩去見特朗普,那肯定談的就是關稅問題,只不過現在的主動權在特朗普手里,馮德萊恩已經妥協了。這就注定特朗普的條件肯定會非常苛刻,不過這也不能怪特朗普,很大程度上是歐盟自找的。
在歐美貿易談判問題上,歐盟一直在反復無常,一會要談,一會又不愿意談,條件還一直變來變去,最終搞得自己主動權都丟了。
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歐盟堅持要0關稅,談崩了;后來特朗普威脅要加30%的關稅,歐盟就蔫了,提出可以接受10%的關稅。
如果說堅持強硬絕不妥協是挨一鞭子,和美國進行關稅談判是吃一記耳光。歐盟的做法就是,在挨了一鞭子覺得太痛,就選擇去吃耳光,吃完耳光又覺得屈辱去挨鞭子,反反復復沒完沒了,最終的結果就是辮子挨完了,耳光也吃完了。
用“明明是個強人,天生一副熊”樣來形容歐盟,可能再恰當不過。歐盟明明是世界的一極,如果自立自強全世界就是三足鼎立,美國就算再強硬,也翻不出什么浪花出來。然而非要玩兩面三刀那一套,結果就只能被中美俄集體收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