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終于嘗到了閉門羹的滋味,主動來訪的歐洲使團,終于明白沒有實力卻敢漫天要價的代價,最終只會毫無意外地空著手離開。可歐洲還是不死心,歐、美兩大勢力的頭號人物敲定見面行程,圍獵信號真的已發出了嗎?
日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本人即將應特朗普的邀請前往蘇格蘭。
按照她的說法,此番美歐高層會面,為的是共商“跨大西洋貿易關系”這件大事。
馮德萊恩此言一出,不出意外地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大量關注。說起來,以歐美之間數十年的盟友關系,雙方高層即便天天見面,也不足為奇。
但這一次情況還真有些不一樣。簡單來說就是,馮德萊恩此番找上特朗普之前,剛剛在我方這里鎩羽而歸。
2025年7月24日,借著中歐建交50周年這一契機,馮德萊恩來到我方。值得一提的是,她這次的身份,既是歐盟委員會主席,也是不速之客。
因為從始至終,我方都不曾對她本人發出過邀請。
而從實際行動來看,馮德萊恩和“不速之客”這個身份相當契合。她的一舉一動,都充斥著輕慢。尤其是在談判桌上的獅子大開口,更是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做老歐洲的傲慢與偏見。
概括地說,馮德萊恩此番來華,對我方提出的訴求有以下三點。
首先,要求我方放寬歐洲企業進入我方市場的限制,同時自行解決所謂“產能過剩”的問題,好讓歐洲企業輕輕松松地在我方市場日進斗金。
其次,歐盟還在談判桌上勒令我方放寬稀土出口限制。
就連膽大妄為的特朗普,在面對稀土“卡脖子”的時候都知道主動妥協讓步,以換取我方在稀土管控方面的松綁。馮德萊恩似乎卻不以為然,空口白牙就指望我方放寬稀土限制,實在是天真又貪婪。
最后,她還在談判桌上向我方施壓,要求我們切斷與俄羅斯的貿易。
說起來,這點尤其讓人啼笑皆非。我方與俄方的貿易完全正常,我們也不可能為了西方標榜的所謂“民主自由”主動放棄重要的貿易伙伴,歐洲此舉純屬妄想。
馮德萊恩的要求,可以說一個比一個過分。
饒是在貿易戰上一心以談促和、以和為貴的我方,這次都沒有給歐洲任何面子。
25日,結束行程的馮德萊恩灰溜溜地從我方離開。除了達成一份無關痛癢的《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之外,歐盟代表團此行可謂毫無建樹。
現如今,有觀點認為,我方對歐盟的堅定態度,最終會讓馮德萊恩下定決心,幫助美國一道在貿易戰戰場上圍堵中方。
甚至有不少國家,拿“歐、美領導人蘇格蘭會晤”來做文章,將其當作美歐合流的證據。
不難看出,這實在是杞人憂天。因為按照歐盟現在的狀態,就是一盤散沙。
甚至就中歐貿易談判本身而言,歐盟內部都分成了好幾個思路。
德國想保住工業鏈,法國想加快與我方合作,先讓看得見的實惠落入自家口袋,西班牙將提振本國旅游業的希望寄托在龐大的我方市場身上。
這些國家,可以算是務實派了。
而以波蘭、立陶宛為首的東歐諸國,則暗通款曲,在歐盟內部拉幫結派,形成了“自娛自樂”的強硬派。
還有作壁上觀的意大利,雖然“退群”卻仍舊在歐洲內部頗具影響力的英國。
這歐盟派系的分門別類,光是說起來都一團亂麻。這樣一個同床異夢的組織,實在看不到它們有伙同美國圍剿我方的能力。
退一萬步說,即便歐洲這邊有“聯美”的心思,特朗普也不見得會同意。
要知道,特朗普現在給歐洲開出了平均關稅在15%到20%的條件,鋼、鐵、鋁、汽車零配件還要額外征收關稅。
也就是說,特朗普這邊現在正磨刀霍霍,想盡辦法對歐洲敲骨吸髓。換句話說,現如今,歐洲的混亂與強硬,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