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單揭曉,18部(篇)作品獲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并列為中國作協主辦的國家級文學獎項,旨在鼓勵優秀兒童文學創作,推動兒童文學繁榮發展,是中國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
名單與簡介如下↓↓
一
小說
蔡崇達《我人生最開始的好朋友》是一部以童年與故鄉為背景的溫暖之作,主人公“黑狗達”在外婆離世后陷入孤獨,阿太(外婆的母親)送給他一群小動物作為情感補償,陪伴他度過童年、少年直至青年時期,那些動物成為他“人生最開始的好朋友”。
大秀《大河的歌謠》將厚重宏大的黃河作為敘事背景,臨摹呈現出以白藕、馬槐為代表的鄉村少年形象,他們用愛喚醒了河灘人的護鳥意識,用智慧、勇氣和擔當譜寫一曲動人的歌謠。
陸梅《萬花筒》通過上海石庫門的百姓生活這個小切口反映大主題,通過麥小節和白雪兩個女孩心靈成長的小故事折射大時代;以平等的視角對聾啞女孩進行人性觀照,彰顯以愛和希望為核心的童年精神。
祁智《方一禾,快跑》關注了一個少年經歷人生變故后的負重前行、勇敢生長的故事,以明亮溫暖的筆觸,深刻探討了當代家庭教育、困境兒童心理建構、特殊家庭扶助等話題,以樂境寫憂傷、以輕快寫生命不得不承受的沉痛。
王勇英以《狼洞的外婆》以南方城鎮當下現實生活為藍本,塑造了一個歷盡磨難、隱忍、堅韌的外婆形象和一個在孤獨中成長的從內心封閉到敞開心扉的女孩形象,描繪了一段充滿無條件的愛、理解與包容的祖孫情。
許廷旺《額吉的河》以“三千孤兒入內蒙”為背景,講述三個遭遇家庭變故的孤兒融入草原生活,在阿爸、額吉的悉心呵護下重拾希望,茁壯成長的感人故事。
周敏《胡同也有小時候》以鴉兒胡同小學為原型,用一個小學生的視角將胡同的變遷與幾代人的童年故事娓娓道來,講述北京中軸線上有滋有味的胡同故事。
二
詩歌
童子《我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了》用孩子氣的眼睛和心靈,對年齡、時間、衰老、死亡、遺忘、戰爭等話題進行深度思考,追問人在不同年齡所應該或可能擁有的不同生命之美。
三
童話
慈琪《外婆變成了麻貓》講述隨著身患阿爾茨海默病外婆的記憶逐漸消逝,外孫女一朵勇敢地追尋著那個變成麻貓的外婆,開啟了一段充滿冒險與感動的旅程。
李姍姍《器成千年》以三星堆文化和考古發現為主題,以一團叫堆堆的泥巴歷經三千年,從古蜀國來到三星堆博物館的奇遇為主線,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器之旅”。
諾亞《白夜夢想家》以第一人稱“我”講述,表達一個有著心臟疾病、在學校中被孤立的女孩對友情的向往、對自身健康強大的渴望,以及對爸爸深深的思念與愛。
趙麗宏《月光蟋蟀》講述了人類和蟋蟀奇妙邂逅、平等交流、互相關愛、互相尊重的故事。
趙卯卯《我的,我的》講述九歲的王盒盒聰慧敏感又善解人意,但還未來得及肆意擁抱大千世界,就因絕癥離世,作品旨在探求孤獨、秘密、友誼、死亡等生命議題的真諦。
四
科幻文學
賈煜《改造天才》假想了未來人類對待技術的態度。某組織研發了一種大腦改造術,可以催生孩子的天賦潛能。技術還未成熟,就已在孩子身上測試。當孩子成為天才時,一些副作用便開始顯現出來。作品寄寓了對科技正義的思索,也呈現了溫暖的親情。
王威廉《火苗照亮宇宙:暗生命傳奇》從主角喬宇童年在月球基地探索開始,講述他被選為人類觀測者,跨時空探索暗生命宇宙,推導暗生命的物理學原理,撰寫雙重文明史的經歷。
五
兒童繪本
蔡皋《不能沒有》采用水墨暈染技法,以溫柔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通過日常中的美好“存在”,展現孩子眼中純粹而充滿愛的世界。
彎彎、劉雪純《媽媽的剪影》用剪紙刻畫了一位喜歡彈琴、刺繡、量體裁衣的姑娘成長為一位快樂的媽媽,和爸爸共同建設美麗鄉村、創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六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獎
王璐琪《守護神》
來源| 光明日報
責編| 徐秋陽編輯| 王玲
主辦單位| 安徽省網信辦、省政府新聞辦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安徽新媒體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