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第3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期間,《梅鑒》新書發布會在重慶舉行。該書系統梳理與深度解碼中國的梅文化史,堪稱一部承載中國人生活與審美的“梅文化百科全書”。
《梅鑒》是四川人民出版社·鯨歌推出,全書縱跨2000年,分為梅詩、梅詞、梅畫、梅曲、梅景、梅器、梅香、梅酒八個主題。該書由作家陳鵬執筆,由五次“最美圖書”獲獎者許天琪整體策劃與設計,邀請書畫藝術家蒙中、香事非遺傳承人吳清分別參與插畫創作與古梅香的復原,讓《梅鑒》從紙墨間生長出立體的文化生命力。
翻開《梅鑒》,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極富匠心的裝幀設計。外層雙開門精裝函套,雪原紙打底,燙透出《北平箋譜》中的遒勁梅紋,背脊則用燙藍金與燙透工藝交織出八大主題。打開函套,內頁創新改良龍鱗裝,結合手工車線工藝,展開的八大篇章各自成冊。在紙張使用上,內文奈斯棉紙、手賬藝術紙、新美雪櫻花紙、朗悅書紙、仿宣紙的交錯使用,體現了“踏雪尋梅”的巧思,盡顯東方審美風韻。
許天琪表示,自己在設計中格外注重梅花調性與裝幀形式的融合。在工藝細節上,她更著力于將梅花的傳統符號轉化為現代書籍設計語言,讓古典元素在當代語境中煥發現代美感。
如作者陳鵬所言,在中國文化中,梅花是“中國人心靈的鏡像”?!睹疯b》的內容,正是梅花之美的集中展現?!睹疯b》中收錄的38幅花箋紙,是藝術家蒙中一筆一畫親手繪制而成。蒙中介紹,花箋紙的制作工藝早在宋代就已成熟,明清時期文人常自制箋紙互贈。在傳統語境中,用花箋紙書寫的信件,必定是寄給心中最重要的人,它承載著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意趣與情感表達。
此外,書中梅畫、梅景等篇章的插圖均源自全球頂尖博物館館藏珍品,其中《煙籠玉樹圖》仿宣紙高清古畫采用超長拉頁設計,可獨立裝裱成藝術品。梅香一章更是復原韓魏公濃梅香、梅花香兩款,隨書贈送,讓讀者從視覺、觸覺到嗅覺、味覺,全方位沉浸于梅文化的意境中。
紅星新聞記者 毛渝川 任宏偉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