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7月22日,對美國總統特朗皮來說是極為興奮的一天。
在這一天,他一連同中國周邊的三個國家簽署協議,成為了他發動關稅戰以來簽訂協議最多的一天。
成功簽下協議后,特朗普很是志得意滿,轉頭就對中國發出了威脅。
與美國簽署協議的三個國家都是誰,美國又對中國發出了怎樣的威脅呢?
菲律賓的“讓步”
作為一直以來對美國言聽計從的“小弟”,菲律賓對美國的“投降”可以說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
面對著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馬科斯顯然已經沒有任何反抗的心思,當美國發出20%的關稅威脅之后,他立即連夜飛往華盛頓進行談判。
在22日和特朗普進行一番艱苦談判后,馬科斯終于成功把稅率從20%“砍”到了19%,雖然只有1%的差距,但菲律賓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那就是對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這就意味著美國的電子產品、服裝等可以自由進入菲律賓的市場,將對菲律賓的本土企業造成致命的沖擊。
他們本來就競爭不過美國的大公司,現在關稅壁壘沒了,很可能被擠垮。
更糟的是,菲律賓的貿易逆差可能越拉越大,馬科斯回國怕是很難向民眾交代,但他沒得選,國內經濟本就低迷,要是再被美國加征20%關稅,出口額會暴跌,到時候麻煩更大。
印尼的認輸
與菲律賓相比,印尼的處境更加難受,同樣面臨著19%的關稅,印尼的讓步卻比菲律賓多的多。
不僅取消了對美國農產品的檢驗壁壘,接受美國的汽車安全標準和食品認證,放開關鍵礦物出口限制,甚至連“企業必須用印尼零件和工人”的規定都給廢了。
作為簽下協議的交換,印尼承諾買50架波音飛機、45億美元農產品和150億美元能源產品,這哪是平等交易,分明是強買強賣。
更狠的是,美國還盯上了印尼的銅礦,巴布亞省的格拉斯伯格銅礦是全球第二大產區,而銅正是新能源產業的“骨骼”。
美國這招,明著是擴大資源供應,暗著是想卡住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脖子,印尼心里清楚,可面對19%的關稅威脅,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日本的投降
與菲律賓和印尼的投降相比,日本的認輸最讓人跌破眼鏡,因為在這之前日本對美國的態度一直頗為強硬。
但這次竟然毫無征兆地妥協了,只是為了把美國25%的關稅降到15%,日本就花費了5500億美元,用來投資以美國阿拉斯加LNG為首的能源企業。
在經歷這一番妥協之后,日本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特朗普更是直接宣布美國要拿走90%的利潤。
在答應這一條件之后,日本本就不富有的經濟更是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其中日本的支柱汽車行業更是損失慘重,僅是豐田、本田等車企的損失預估就已經達到了數十億美元。
可石破茂政府沒得選,國內政局動蕩,自民黨在參眾兩院都成了少數派,要是汽車業再受重創,政權可能真的保不住。
更糟的是,日本農業也將遭受美國低價農產品的猛烈沖擊,這對 他本就岌岌可危的政權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特朗普的套路
這三個協議,處處透著特朗普的“套路”:先把關稅抬到嚇人的高度(20%甚至 25%),等對方扛不住了再小幅讓步,最后逼著簽不平等條約。
菲律賓和印尼幾乎是敞開市場任美國進出,日本則被掏走5500億美元,從表面上看這三國“贏”了,因為關稅比原來威脅的低了點,可實際上,他們的經濟命脈被美國攥得更緊了。
特朗普之所以這么得意,是覺得這套“極限施壓”的招數百試百靈,因此協議的墨跡還未干,特朗普便迫不及待地展示其戰略意圖。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中美新一輪談判前夕突然發難,矛頭直指中國的能源安全,要求中方“解釋”購買俄羅斯與伊朗原油的行為,意圖借此打壓中國能源多元化布局。
這無異于將貿易武器化,為談判設置政治障礙。
中國的反擊
可他沒算到,中國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就在美國忙著簽協議的時候,中國悄悄做了件大事:半年內拋售1400億美元美債。
這一行動直擊美國財政的“主動脈”,令本已因特朗普減稅政策而膨脹的財政赤字雪上加霜,據美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未來十年美財政赤字將因此激增3.4萬億美元。
中國這一招,直接讓美國的資金鏈更緊張了。
外交舞臺上,中國的回應更具戲劇性,就在貝森特發出威脅后不久,德黑蘭傳出一條震撼消息:中俄伊三國代表團已齊聚一堂共商合作。
這場精心安排的三邊會晤,選擇在美國制裁的核心地帶伊朗舉行,本身就是對“長臂管轄”最辛辣的嘲諷。
中方明確表態:反對非法單邊制裁,能源合作基于市場原則與國家利益,不容他國指手畫腳。中國充足的戰略石油儲備與廣泛的國際合作網絡,正是其應對能源訛詐的堅實底氣。
虛幻的勝利
特朗普想靠這三個協議圍堵中國,實則漏洞百出。
菲律賓開放市場后,本土企業倒閉會引發失業潮,民眾對馬科斯的不滿會加劇;印尼放開關鍵礦物出口,看似幫了美國,可中國早就和印尼有深度合作,美國想搶食沒那么容易。
日本的5500億美元投資,怕是會變成“肉包子打狗”,美國的能源項目回報率低,特朗普還說要拿90%利潤,而日本最后極有可能血本無歸。
現在的亞太局勢,像個緊繃的彈簧,特朗普越是用力施壓,反彈可能越強烈,菲律賓、印尼、日本簽協議時有多“順從”,將來面對國內壓力時就可能有多“叛逆”。
而中國這邊,既不硬碰硬,也不妥協退讓,只是默默加固自己的“護城河”,拋售美債、深化能源合作、穩定產業鏈,這場博弈,比的不是誰的嗓門大,而是誰的根基穩。
特朗普大概以為,簽下三個協議就握住了籌碼,可他忘了,國際政治不是牌桌,沒有永遠的贏家。
中國周邊這三個國家,看似被美國“拿下”,實則各有算盤,等美國的好處兌現不了,或者代價超出承受范圍,這些協議可能就成了廢紙。
而中國,只要穩住陣腳,繼續按自己的節奏發展,特朗普的威脅再大聲,也改變不了亞太多極化的大勢。
特朗普稱與菲律賓、日本達成貿易協議,透露與印尼協議細節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