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CNBC鏡頭前故作輕松地說"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時,他刻意壓低的聲音里藏著一個危險的試探——"我們該談談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問題了"。
這句話像一顆深水炸彈,在平靜的談判桌下引爆。但讓華盛頓沒想到的是,沒多久,中俄伊三國代表就在德黑蘭的會議室里, 你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有殺傷力。
更微妙的是,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突然宣布"暫停對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的反壟斷調查程序"。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正在拼湊出一幅驚人的地緣經濟博弈圖——當美國還想用20世紀的制裁大棒恐嚇世界時,中國已經玩起了21世紀的"籌碼交換藝術"。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顯然低估了中國的反制速度。貝森特剛拋出"石油議題",沒多久中俄伊就見了。這不是普通的會晤。美國這種赤裸裸的挑釁背后,是中國對能源安全的底氣:戰略石油儲備已達標,再加上俄羅斯打折原油的穩定供應,美國想用石油卡脖子?門都沒有。
但真正的殺招藏在稀土領域。從5月開始,中國放緩稀土出口許可證審批的策略逐漸顯效。這種致命依賴讓特朗普在7月3日做出了罕見讓步,悄悄解除了對中國EDA軟件的出口限制。
這場"稀土換芯片"的交易充滿戲劇性。EDA軟件是芯片設計的命門,新思科技、楷登電子等美國企業壟斷著全球85%的市場。美國原以為這是張王牌,沒想到中國反手就用稀土斷供證明:在全球化供應鏈里,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杜邦中國的案例更耐人尋味——這家掌握全球70%高純氟化氫(芯片蝕刻關鍵材料)的企業,原本面臨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的壟斷調查,卻突然獲得"調查暫停"的待遇。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的困境在于,他們同時開辟了太多戰場。一邊威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次級關稅",另一邊又需要中國維持稀土供應;既要打壓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又離不開中國的制造業產能。這種精神分裂式的策略,在7月底遭遇了殘酷的現實檢驗:
當美國還在糾結要不要制裁中國購買的俄油時,印度已經將俄羅斯原油進口量提升,連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官員都秘密訪問德黑蘭洽談石油交易。盟友體系的崩塌速度遠超預期,而中國則趁機加速構建"反制裁聯盟"。這種"一手給臺階,一手亮劍"的策略,完美詮釋了什么叫"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隨著8月12日"關稅休戰"到期日臨近,中美都在為最后的博弈蓄力。美國內部已經出現明顯分裂;中國則展現出驚人的戰略耐心——既沒有因EDA解禁而狂喜,也沒被石油議題帶偏節奏,而是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一步步出牌。
這場較量早已超越簡單的貿易逆差之爭。當中國用稀土證明威力,當美國用芯片管制展示技術霸權的余威,世界正在見證一場史無前例的"非熱戰對抗"。8月舉行的第三輪談判,或許會達成某種臨時協議,但更深層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全球化正在分裂為多個平行體系,而決定未來秩序的關鍵,不再是航母數量或核彈頭,而是誰能掌控更多"卡脖子"的籌碼。
中國始終秉持和平發展理念,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我們尊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主張各國平等相待、互利共贏。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反觀美國,卻固守冷戰思維,沉迷于霸權主義幻想,對國際規則采取"雙重標準"——有利則用,不利則棄。美國熱衷于拉幫結派、搞小圈子政治,這種制造陣營對抗的做法,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秩序面臨的主要挑戰。
必須指出的是,大國之間的惡性競爭既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也無助于解決美國自身面臨的問題,更無法應對全球性挑戰。中美關系固然存在競爭因素,但這不應成為定義兩國關系的全部。中國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我們主張的是公平、健康的競爭,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無底線打壓和惡意對抗,因為這既損害雙方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應對各種挑戰,但我們更希望通過對話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