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視報道的第二代傘兵六對負重輪履帶步戰車核心優勢就是可通過運-20 大型運輸機 實施重裝空投,實現“人車一體空降”,大幅提升空降兵火力與機動性;此外,它應該優化緩沖系統(如氣囊/液壓緩沖),確保復雜地形著陸穩定性;
主戰武器:30mm 自動機關炮(可能升級為雙向穩定+數字化火控),可打擊輕型裝甲、工事及低空目標。
輔助武器:同軸7.62mm 機槍(車載)。
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如紅箭-73C/D 或新型導彈),射程約 3-4 公里,具備對抗主戰坦克能力。
信息化火控:集成激光測距儀、熱成像儀和數字彈道計算機,提升全天候作戰精度。
底 盤:6對負重輪驅動,公路時速≥100 公里,適應高原、荒漠、沼澤等多地形。
動 力:推測采用增壓柴油發動機(功率約 400 馬力),功率重量比優化,高原作戰不衰減。
基礎防護:鋁合金焊接車體 + 防彈玻璃,抵御 7.62mm 穿甲彈及炮彈破片,加裝主動防御系統;
升級方向:可能加裝模塊化陶瓷復合裝甲(側裙/正面),提升對 RPG 和機槍彈防護。
戰場感知:集成北斗導航、數字化戰場管理系統,與指揮中心實時共享態勢。
協同作戰:支持車際數據鏈,實現多車組網火力協同。
央視報道實兵空投訓練畫面(戰車脫離運輸機、著陸展開),強調“全域作戰、立體突擊”能力,尤其高原、島嶼作戰場景,提及火力、機動、防護升級,但未透露具體參數;《解放軍報》多次報道該車列裝后提升空降兵“機械化、信息化水平”,提及“火力打擊精度顯著提高”:中國軍網/國防部官網發布訓練圖文,確認其作為“新質作戰力量”的地位;
2023年央視軍事頻道《正午國防軍事》播出該車高原實彈演習。
它采用的模塊設計很給力:《兵器》《坦克裝甲車輛》推測主炮可能換裝04A 步戰車同款 30mm 鏈炮(射速更高);分析其底盤懸掛升級(獨立懸掛+液壓減震),提升越野速度—如果按照中國鈦工業發展,他可以換成鈦合金車體嗎?
鈦合金優勢:高強度重量比(減重 30% 以上),但成本為鋼材 10 倍,焊接工藝極復雜;僅在戰機發動機、潛艇耐壓殼、99A坦克等高端裝備局部使用。
因此,局部承力部件(如炮塔支架、懸掛臂)采用鈦合金減重;整車框架或裝甲不可能使用鈦合金(成本與防護效率不匹配):2018年的媒體曾經透露過新型步戰車項目在設計之初就考慮過鈦合金部件—但是,我國官方報道側重作戰理念革新(如“重裝空投”“全域直達”),而非技術細節。所以,新傘兵戰車可能只是部件可換鈦合金部件。
未來,隨著我國鈦合金工業和市場進一步發展,新傘兵步戰可能會相應增加更多的鈦合金部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