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景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物遺存豐厚。去年4月份,景縣作為河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試點縣之一,先行啟動普查工作。該縣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嚴格按照“四普”的標準要求,強化質量控制,文物普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工作中,該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普查人員深耕歷史文化,積極拓寬普查線索渠道,扎實推進新發現文物調查工作。對《景縣志》《景縣水利志》《景縣文史》《中國大運河(衡水段)遺產保護規劃》等資料進行仔細研究,并找出相關線索,建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記載的村莊檔案,形成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線索清單,進行實地調查。
為保證文物普查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普查過程中,每到一個村莊,普查工作人員都會詢問村干部、年長的老人,結合歷史傳說和記憶尋找文物線索。景縣有848個行政村,近800個村莊都留下普查隊員的足跡,野外到達率接近94%。
他們還立足縣域文化資源特點,扎實推進大運河專項調查工作,加大對大運河景縣段的分洪設施、閘壩、橋、險工、碼頭、沉船點等重點類型的普查力度。經過調查,共發現蘇官營揚水站、十五里口村渡口遺址等18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蘇官營揚水站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大運河沿線重要的農業水利設施遺存,保存較為完整,具有典型代表性。截至目前縣域內共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39處,新發現文物總數量位居衡水各縣市(區)前列。
下一步,該縣將繼續完善不可移動文物記錄檔案和文物資源數據庫,嚴格按照四普標準規范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相關歷史遺存納入實地調查和登記范圍,深化價值認知,進一步推動全縣歷史文化遺產系統保護、整體保護。(河北臺 王美中 田默涵 通訊員 高雷 齊向前)
來源:冀時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