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間又有大動作。兩國確定要在瑞典進行第三輪貿易談判。這次談什么?芯片、稀土、關稅、TikTok都是重點,當然還有一個,那就是石油。
談判還沒正式開始,特朗普就先放了狠話。他說,凡是還在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美國都要制裁,而且是“二級制裁”,也就是不光制裁俄羅斯,還要制裁買油的那一方。如果你繼續買,那美國就要對你征收100%的關稅。
聽起來像是在對俄羅斯下手,但其實,真正被針對的是誰?是中國和印度。因為全球現在買俄油最多的兩個國家,就是中印。對美國來說,要卡住俄羅斯,就得先想辦法限制中印的購買力。這就是為什么,在這輪談判還沒開場的時候,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就已經亮出底牌,他們要把“俄伊石油”這個話題,寫進談判清單里。
這個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你中國要想繼續買俄羅斯或伊朗的便宜石油,就要拿出點“誠意”來跟美國做交換。
那中國怎么回應呢?一句話,談中美合作,不談第三方。也就是說,中方只愿意就中美雙邊貿易問題談判,不愿意把“俄羅斯和伊朗”這種第三方國家拉進來。
那為什么中方這么堅持?因為這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立場問題。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能源來源,只要不違反國際法律,就不應該接受美國的單方面限制。中國買俄油、買伊油,是出于市場邏輯,也不是為了誰而站隊。而美國現在的做法,是想把“你跟誰做生意”也變成談判籌碼,這種思維,本質上是霸權主義。
但你要說美國沒有盤算,那也是不現實的。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美國到底想要什么?它其實很簡單:希望中國多買點它的石油。因為自從頁巖油革命以后,美國成了全球石油出口大國。但它的油成本高、價格貴,很多國家寧愿去買俄伊的便宜貨,也不愿意掏高價買美國油。
那怎么辦?美國當然不會主動降價,而是想反過來“打壓你的選擇權”。你想買便宜油?可以。那你也要同時買我的貴油。否則,我就拿制裁威脅你。
換句話說,美國是在用“制裁俄羅斯”當作臺面上的理由,實則是想給自己的能源出口找出路。你中方想要買便宜油,那就得用買美油來換。這就是美國最真實的算盤。
那中國會怎么回應呢?其實中國的底線也很清楚:我要保證能源安全,要保證價格穩定,要保持采購自主。這三個底線不能破。你不能讓我為了“討好你美國”,就去放棄更便宜、更穩定的能源來源。
所以,中國并不是完全拒絕買美油。過去幾年,中國也確實從美國買了不少能源產品,包括原油和天然氣。但問題是,買美油必須是基于市場,而不是政治壓力。中方希望的,是“互利互惠”,而不是“你拿槍指著我談合作”。
這輪談判的關鍵點,在于中方是否愿意在石油議題上“讓一步”。美國的期待是:你不能只買俄羅斯和伊朗的油,也要買我的油。中方的回應是:我可以買你的油,但前提是價格合適、條件合理、沒有政治施壓。
從這點來看,中美之間的石油談判,不是簡單的“買或不買”,而是一個“三選二”的局:你要么買美油,要么繼續買俄伊的油,要么都買一點,做到“分攤風險、避免沖突”。
這個“第三種選擇”,或許是中方正在考慮的現實方案。
總結一下,這輪中美談判,不再是單純的貿易談判,而是能源安全、地緣政治、外交策略,三者疊加的博弈。
表面上看,是在談石油;實際上,是在談底線。
而接下來的每一個動作,都不僅僅影響到中美,還會波及到全球的能源市場和地緣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