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中美第三輪談判即將開始!值得注意的是,談判還沒開始,中方就特意按下了暫停鍵,背后深意大有內涵,等于是提前給了美國臺階下。
美財長貝森特
日前,美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宣布,本月28日與29日,中美官員將齊聚瑞典,開始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中美關稅緩和期將在8月12日到期,雙方此次碰面,有意延長該期限,并且討論更多的合作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財長宣布該消息的當天晚上,中國突然宣布,暫停對杜邦中國集團的反壟斷調查程序,但是并未說明原因,杜邦股價應聲上漲2%。外界普遍認為,中方此舉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設計的談判預熱。
今年4月,我國市場監管總局對杜邦中國啟動反壟斷調查,直指其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壟斷協議”。該舉動發生在美國宣布對華加征34%關稅僅兩天后,被視為中方對等反制的組合拳。
杜邦中國
杜邦作為美國化工巨頭,中國市場貢獻其全球營收的19%,調查直接沖擊其供應鏈與股價。而此次中方又在關鍵時刻按下暫停鍵,外界認為中國是在為談判創造“善意氛圍”。美方此前威脅對中國購買俄伊石油征收100%次級關稅,并指責中國商品“淹沒全球市場”。
中方以暫停調查釋放緩和信號,避免談判前局勢升級。另外,杜邦在光刻膠、芳綸等“卡脖子”領域技術優勢顯著,調查暫停暗示中方可恢復其商業利益,換取美方在關稅或科技制裁上的松動。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
另一方面,暫停調查既可暫時保障中國半導體、新能源產業供應鏈安全,又為本土企業爭取技術追趕時間。更重要的是,本次“暫停”而非“終止”調查,這種模糊性實為外交籌碼,若美方在瑞典談判中背棄承諾,中方隨時可重啟調查,同時避免被批“以法律換政治”。
據了解,美方聲稱要在此次談判中就“中國購買俄伊石油”征稅。而杜邦芳綸是F-35戰機裝甲材料,若對華徹底脫鉤將導致成本飆升30%。中方此舉是好意提醒,更是提前給美國臺階下,若談判失敗,美國應該清楚自己面臨的情況。
中美談判
當然,無論談判成功與否,針對杜邦的調查已經推動兩大趨勢,一個是杜邦正在降低對華依賴,剝離一些業務。另一方面就是加速了國產替代的進程。杜邦反壟斷調查的暫停,既是中美經貿關系回暖的微觀體現,也折射出中國在技術自主與開放合作間的平衡策略。
另外,既然是中美談判,美國最好不要將涉及中美以外的話題帶入。讓中國購買美國石油這事,不是不能談,但是拿俄羅斯當擋箭牌,對美國來說不是好事,反而有可能節外生枝。到時候中美若是因為這個問題談崩了,美國就后悔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