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由華東師范大學與上海創智學院聯合主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教育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論壇以“智能教育在中國:大模型、好案例、新產品”為主題,探討人工智能驅動教育變革的中國路徑。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分享了學校深耕智能教育的實踐邏輯,以及華東師范大學與上海創智學院精誠合作、協同攻關,共同投身于教育基座大模型的研發歷程。
由華東師范大學與上海創智學院聯合研發的“啟創·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正式發布。該版自主可控大模型專為教育而生。它基于國產千問基座自研,深度聚焦教育場景,不僅是知識庫,更是智慧導師,旨在解答教育問題,賦能學科教研,助力實現教學育人一體化。相比通用大模型,“啟創?Innospark”在塑造正確價值觀、培養創新思維、實現因材施教方面優勢顯著,能直擊教育本質。教育大模型團隊首席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說,該模型凝聚三大核心突破:一是價值觀引領,基于10萬+教育語料訓練,融入中國特色育人導向;二是創造力培養,破解教育數據長尾分布難題;三是個性化學習,支持跨學科教案生成、學情診斷與情感交互。
在現場技術演示中,模型實時生成啟發式數學講題與古詩文創作輔導案例,展現“人機協同”新范式。研發團隊負責人周愛民教授表示:“待9月份備案完成后,模型將開放教案設計、作業批改等核心功能,成為百萬教師的‘智能伙伴’。”
論壇主旨環節就教育大模型的創新應用展開研討。同濟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說,人工智能已成為21世紀最具挑戰性、最具催化力、最具賦能特征的戰略性技術,對教育而言,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成為必然趨勢,將重新構想和創建未來教育發展新格局。華東師大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說,教育大模型將重塑知識創造與傳播邏輯,但教育的本質仍是喚醒靈魂,要探索育人方式從無差別的“知識點灌輸”到大規模個性化的“思維晉級”轉變。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說,當前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已成為全球共識,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教育變革之間的關系,促進兩者融合發展、雙向賦能,匯聚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大模型為教育帶來了精準化、個性化教學路徑規劃等前所未有的機遇。未來,教育領域有望迎來從“標準化生產”到“個性化生長”的深刻變革,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原標題:《華東師大研發,首款自主可控教育垂類大模型發布》
欄目編輯:左妍 題圖來源:華東師大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