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云南農民種出“金山”,一棵樹能頂兩架直升飛機。
樹還沒有長成,就意外頻出。八塊錢一公斤的香蕉都比樹搶手,農民連連“虧本”。
什么樹“吹”得這么金貴?發生了什么導致農民“血本無歸”?
2008年科研人員來到屏邊縣開展關于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的研討會,專家們向老百姓科普這些瀕危植物的重要性,順便教他們一些引種、繁育的常識。
來自河口縣蓮花灘鄉的古云貴也在這次研討會中,在專家講解珍稀瀕危植物的圖片中,他注意到一棵非常漂亮的植物。
這棵植物枝干挺拔,花朵白里透紅,像一把精致優雅的大傘。古云貴仔細一看,這不就是自家后山上種著的大樹!
仔細了解后,古云貴才知道,這是華蓋木,是非常珍貴的樹種。據業內專家說這種樹在我國野生的只有5株,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曾經有人想用兩架直升飛機換走一棵,卻被拒絕了。
古云貴聽后,心里止不住地高興,像是發現什么不得了的寶貝。
研討會結束后,華蓋木的果球直接漲到了350元一公斤,果球里的種子價格更嚇人,竟然賣到4萬元一公斤。
古云貴沒想到身邊尋常植物,竟然這么珍貴。光是種子都賣到“天價”了,那成樹還得了,以后肯定不愁賣。
古云貴不想錯過這樣的“好運”,便讓自己在越南打工的大兒子,以2萬元一公斤的價格,買了4公斤華蓋木種。
隨后他又了解到亮葉木蓮和毛果木蓮也是珍稀瀕危植物,但是價錢要比華蓋木低很多。
古云貴想著反正都是種樹,干脆多種幾種好了。于是又買了一些亮葉木蓮和毛果木蓮種子,準備一起種。
2010年春天,古云貴將這些金貴的種子種在了自己旁邊的一塊苞谷地松土開地里。隨后又在獅子山上租了80畝荒山,專門用來移栽幼苗。
從播種到移栽成功,古云貴前前后后花費近20萬,可以說賭上了這個家庭的全部積蓄,還動員自己兩個兒子參與林子看護工作。
雖然古云貴知道這“金疙瘩”不愁賣,可心里還是沒底。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曾慶文在河口縣調研時,知道了這件事。
他鼓勵古云貴自己繁育種植華蓋木,還告訴古云貴,他是第一個種的,肯定虧不了。
甚至還承諾,等古云貴種的苗長大了,自己就將它們全部買走。
這句話,像是給古云貴吃了顆“定心丸”。之后的時間里,古云貴一顆心撲在這些樹苗上。
整個2011年,古云貴幾乎住到了種植基地里,冬天山上的風,凍得人直打哆嗦。
冷風一個勁兒的往古云貴被子鉆,實在受不了了,他就拾些柴火生個火堆,熬過這一夜。
在古云貴的精心培育下,他購置的10萬棵幼苗,有大約一萬多棵都活了,枯黃的山頭漸漸泛起了綠意。
他種植珍稀瀕危植物的消息,慢慢在當地傳開,不少人都上山向他請教,或者購買一些幼苗。
甚至還有人以2000元每株的價格,購買三米高左右的華蓋木作為綠化用。
當時樹苗還沒有長成,古云貴也不著急,他估摸著在等兩三年,這些樹苗肯定是“搶手貨”。
那么這華蓋樹究竟啥來頭,這么珍貴?
華蓋木是木蘭科最古老的單屬物種之一,起源于1.4億年前的冰川時代。
成年華蓋木可以長到40米左右,從比籃球場還寬的樹冠往下看,是兩個成年人合抱才能抱的住的樹干,非常具有科研價值。
它那層層疊疊的枝葉,會像古代皇帝出巡的華蓋傘似的張開,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華蓋木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只在云南東南部文山、紅河等狹窄區域生長,這些地方海拔在1300-1500米左右。
它們依賴向陽溝谷的潮濕山地黃壤生存,且排水性要良好。
由于華蓋木自身繁殖缺陷,種子容易脫水霉變,發芽率不足5%。再加上它們生長周期漫長,成樹每隔1-2年才開花一次。
人類非法砍伐和棲息地被破壞導致華蓋木野生數量個體越來越少,一度瀕臨滅絕。
直到1976年“中國木蘭之父”劉玉壺,在云南野外調查意外發現5株華蓋木,人們才重新知道這一樹種。
之后又被古云貴種出數棵,就在樹木即將長成能夠售賣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2012年9月,說要買下古云貴全部樹苗的曾慶文,在一次觀察野生華蓋木傳粉時,不慎從40米多高的樹枝上摔下,去世了。
那些曾經說要來買樹苗的人也沒了蹤影,古云貴難以相信,但事實確實如此。
如今樹苗已經長得比他還高兩倍,但人們寧愿去隔壁的香蕉林收購香蕉,也不愿看一眼他種下的珍稀瀕危植物。
據古云貴說,這6年以來,種樹所有的收入,僅僅只有六七萬塊,還不足投入的三分之一。
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想不明白,明明前幾年宣傳那么珍惜的樹木,怎么等他種出來就不值錢了?
當初發現華蓋木數量太少,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但后來人們又在越南發現華蓋木,它的價格自然就降下去了。
可惜古云貴嘔心瀝血六年養大的樹如今只能在山里苦苦等待。
之后一名高級工程師歐陽志勤繁育的珍稀植物幼苗大量被凍死,她上山重新尋找幼苗時,看到古云貴的種植基地。
發現這位農民種植的樹木比他們課題組做得好,保護得好。
于是歐陽志勤想方設法給古云貴提供幫助,可政府并沒有針對普通農民開展保護瀕危珍稀植物的專門項目。
再加上專家們經費不夠,使用時還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所以沒有辦法給古云貴提供一定的經濟幫助。
好在有媒體注意到古云貴的困境,幫他把事情報道出來。12月15日,古云貴接到了河口縣林業局電話,對方說有人會到他的種植基地調研。
當天下午,十多個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和當地鄉政府的人員到達種植基地,查看了古云貴種植的珍稀瀕危樹木情況。
工作人員在與古云貴聊天中了解了他的困境,知道他不熟悉種植珍稀瀕危植物的相關手續,一些證件并不齊全。
針對這一問題,工作人員表示會爭取幫他辦理采種、運輸等方面的證件,并且還會再這里建設一個實驗基地,保證古云貴能從中受惠。
為了拯救這一珍稀物種,我國及其科研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又是建立培育珍稀樹種實驗基地,攻克種子萌發,養育幼苗的難題,又是建設自然保護區,對它們進行嚴格的保護。
可見我國對于珍稀瀕危物物種的重視,相信不只是華蓋木,以后還會有更多的小眾珍惜瀕危物種得到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