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化和單一化,正青年律師讓人陷入焦慮
今天是2025年7月26日,星期六。一篇《掙不到錢,他們注銷了律師證》的文章,在律師朋友圈刷屏。
昨天,北京市青年律師刑事模擬法庭大賽第三賽區晉級賽,從早上8:45一直到晚上8:00,近12個小時,過程緊張而精彩,能感受到青年律師對刑辯的熱愛!作為組委會一員,我這個老律師都有點羨慕他們了——因為年輕,而有無限可能。
再回到“不賺錢而注銷律師證”的話題。
任何人都有選擇自己職業道路的權利,青年律師更是如此。但為何“不賺錢而注銷律師證”能被廣泛關注,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話題,這個影視劇對律師的完全脫離實際的、精英化(更多的含義是“狠賺錢”)宣傳有關。
一直以來,一談起律師這個職業,人們腦子里無不浮現西裝革履、高檔樓堂館所、大宗跨過交易、紙醉金迷等類似這樣的字眼和畫面,好像律師這倆字就等于是“賺錢”“高端”等的代名詞,誤導了不止一代人。這種表達,過于極端化、單一化。
律師作為社會諸多職業的一種,和其他行業一樣,從業者境況的展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樣是賣貨,還有個街頭擺攤、小超市、區域連鎖酒店、全國或世界連鎖商超的區別,憑啥律師就得是只有一種類型?
律師=賺錢,是一種極端化、單一化,“不賺錢就注銷”是另一種極端化和單一化,給到社會的感覺是,律師這個職業,要么活得很好,要么活得很慘。這讓本就卷到焦慮行業,愈加窒息。
在我看來,“不賺錢即注銷”這個題目暴露了關鍵信息——之所以選擇律師職業,是單一地沖著錢來的,對這個職業沒有感情,只是因為錢,一旦發現掙不到錢,馬上棄之如敝履。事實上,對絕大多數行業來講,真正賺大錢、做大的,根本的原動力并不是錢。
對律師職業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堅持,很難做好,很難對客戶有優質的交付,長此以往,也必將被市場淘汰。
對行業、職業的觀察、認知和解讀,迫切需要回歸常識和理性平和。宣傳要理性,對宣傳的理解也要理性,不要被帶節奏。互聯網時代的表達,有更多陷阱,需要識別。
世界不只有黑與白,還有七彩光。
20250726,草于帶娃間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