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華人網消息: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度偽造(Deepfake)現象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蔓延。名人聲音被克隆、臉部圖像遭偽造、虛構的視頻和音頻內容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個人隱私、安全、信息真實性和社會信任。為應對這一新型風險,丹麥率先提出歐洲首部將“身體和聲音”納入版權保護的立法草案,試圖為個人的外貌與聲音提供與藝術作品同等的法律地位。
近年來,社交平臺充斥著大量由AI生成的偽造視頻。例如,“泰勒·斯威夫特送鍋具”“湯姆·漢克斯推薦牙科保險”“拜登呼吁不要參加初選”等荒誕視頻被當作真相傳播。在意大利,也頻頻出現類似內容:央行行長法比奧·帕內塔“宣傳”投資產品,政治人物與馬斯克“合體”出現在詐騙廣告中,主持人法比奧·法齊奧“代言”快速致富平臺。更具欺騙性的,是以假亂真的“深度偽造釣魚”,AI模擬公司高管聲音對下屬發出指令,甚至誘導資金轉賬。
2021年,一起詐騙案件中,犯罪分子克隆某大型企業CEO的聲音,成功誘導銀行轉出3500萬美元用于虛假收購。2019年,英國一家公司因信以為真的模擬語音而損失24.3萬美元。AI生成的偽造內容不僅侵犯隱私與聲譽,更對金融安全構成實質威脅,深偽色情更成為針對女性的主要工具,引發嚴重社會問題。
丹麥政府提出的法案,是歐洲首個系統性應對該問題的法律框架。該草案將個人的身體特征與聲音納入版權范疇,賦予其與藝術創作相同的法律保護。這一創新性的定義,標志著對“數字身份”的正式認可。如果該法案順利通過,公民將首次擁有依據版權法要求刪除未經授權的AI克隆內容的權利,并可就侵權行為提出賠償。
該立法已獲得廣泛政治支持。文化部長雅各布·恩格爾-施密特表示,法律將傳遞一個明確信息:每個人都擁有對自己外貌與聲音的控制權,AI不得擅自利用。該法案還將覆蓋演藝圈領域,保護演員、主持人等人的表演不被非法復制。
為確保法律的可執行性,丹麥政府還將要求網絡平臺采取更有效的檢測機制,拒絕配合者將面臨高額罰款。這一措施旨在迫使平臺主動承擔內容監管責任,清除AI偽造內容。
與此同時,法案中也明確保留對諷刺與戲仿的豁免,保障藝術創作和言論自由不受干擾。這種平衡機制,有助于避免法律走向濫用與審查,確保焦點始終落在對惡意行為的防范上。
盡管立法是關鍵一步,但專家指出,唯有結合全民教育與防范意識,才能真正對抗深度偽造的蔓延。公眾需要學習識別偽造信號,如音畫不同步、圖像失真、表情或動作不協調等。理論知識還需搭配實際訓練,以在面對AI偽裝時做出準確判斷。
未來,對抗AI偽造將是一場持久戰。唯有持續學習、保持警覺、提升技術識別能力,社會大眾才能在這場信息真假難辨的時代中站穩腳跟。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AI偽造的風險與法律應對措施。如果你曾在網上遇到過真假難辨的內容,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與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