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封關的鐘聲,敲響了!
2025年12月18日,海南的封關運作將正式啟動。
但別誤會了,封關可不是封島,其實簡單說就是把海關稅收這道墻擋在海南外面。
從此國外的商品如果進入海南就會免掉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等費用,只有在賣給消費者時,象征性收一筆簡并之后比較低的島內銷售稅。
與此同時,人、錢、貨都自由,甚至可以說,海南的大門即將向全球敞開,一座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港,箭在弦上了!
屆時,國際品牌進入海南市場的門檻將大幅降低,從而會吸引更多的國際游客到海南,拉動消費。
這對中國中免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
因為中國中免作為海南免稅市場的龍頭,市占率超80%,而且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南離島免稅業務。
那么,未來若海外游客大幅增加,中國中免在海南的三亞國際免稅城、海口國際免稅城或許就將顯著獲益,進而拔高銷售額。
而且,眼下中國中免的業績也確實需要一場及時雨來拉動。
2022年,全球旅游市場冰封,中國中免的業績曾一度跌到谷底。雖說2023年客流回暖,但消費者的錢卻攥得更緊了,使得海南離島免稅的客單價縮水到6477元,同比下降21.6%。
到了2024年,全球旅游市場放開分流了到海南的客流量,再加上消費者的錢包仍在收緊狀態,中國中免的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呈現了負增長態勢,利潤水平甚至不及四年前。
2025年一季報顯示,這一態勢進一步延續,公司實現營收167.5億元,同比下滑了10.96%;實現凈利潤55.23億元,同比下滑了15.98%。
封關后,海南有望迎來更多的國際航班、游客結構也能更多元,為中國中免注入新的增長動能,所以或許,轉機就在眼前。
只不過,這背后卻藏著兩個關鍵問題。
一個是,價格護城河變淺。
要知道,當普通的零售商都能享受到近乎免稅的待遇時,免稅店行業的價格壁壘就大不如從前了。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來算筆賬。
封關之前,海南的進口商品要繳多道稅,比如進口環節增值稅、進口環節消費稅等。
免稅渠道把這幾道稅全免掉,所以一瓶到岸價100元的香水,在免稅店的零售價也是100元。但在外面有稅店賣的話,需要加上合起來約45元的稅費,這瓶香水的零售價就是145元。
那么,免稅店和有稅店的價差有45%,就使得免稅店的產品在價格競爭中優勢非常明顯。
封關之后,從境外進入到海南的商品稅費免除,普通有稅店只需要付出一筆簡并后、比較低的島內流通銷售稅,再轉嫁給消費者。
當然,免稅渠道依舊會免掉這道稅,但有稅店的這瓶香水可能只賣105-110元了。
此時免稅店和有稅店的價差從45%縮小到了10%,雖說仍會比有稅店賣得便宜,但免稅店的價格優勢或許會收窄。
所以對中國中免來說,封關后的海南零售市場客流天花板或許能夠抬高,但因為價格優勢消退,免稅店的吸引力可能會有所降低。
另一個是,大筆錢上交給機場。
中國中免賣免稅品是通過規模化采購獲得低價貨源,再以低于國內有稅市場的價格出售,賺取差價盈利。這個過程,公司最大的成本并非是拿貨價,而是交給機場的租金!
我們知道,上海機場(浦東+虹橋)、首都機場的地理條件和國際客流優越,在與中國中免等租客的談判中始終占據上風。
由此,中國中免和上海機場、首都機場簽訂的協議都是保底租金+銷售額提成的模式,簡單說就是哪個高就收哪個。
這樣一來,機場旱澇保收,客流少時先吃保底,客流高時按扣點補差額。
2019年,上海浦東機場從中國中免的手中拿走了52.1億元的免稅店租金。要知道當年,中國中免的凈利潤不過才46.32億。
當然,在2021-2022年客流驟降的時期,機場也有讓利減免,使得中國中免的銷售費用曾經一度降低到40億元。
而且在這之后的2023年12月底,中國中免公告和上海機場、首都機場還分別簽訂了補充協議,保底金額分別調降至了7.07億元、5.58億元。
新協議約定的扣點率也下調了3-5個百分點,不過機場壟斷流量,大幅降租的空間有限,中國中免要被提走的銷售額提成也還在18%-36%之間。
多年來,這些銷售額提成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將中國中免的凈利率長期壓制在10%左右。隨著2024年客單價持續下滑,其凈利率更是下降到了8.61%,利潤空間難以舒展。
可見利潤分配制度的本質沒變,封關后即便客流回升,很大一部分增量收益恐怕仍要落入機場的口袋,給中國中免帶來不小的盈利壓力。
既如此,中國中免的優勢還剩下多少呢?
首先,從資產端來看。
從資產結構來看,中國中免的資產主要是現金、存貨和實體商場為主。現款現貨的交易方式能帶來比較充裕的現金流,還使得公司能一定程度規避了應收賬款壞賬的煩惱。
而且隨著客流量增長,中國中免的香化等奢侈品存貨的流動性正在增強。
這使得2022-2024年,其存貨周轉率從1.64次/年增至2次/年,存貨周轉天數也從220天下降到180.1天,營運效率顯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三亞和海口的兩座國際免稅城都是中國中免自己花錢建的,不用像機場免稅店一樣要給人家交租金。
這樣的資產結構,就使得中國中免有做好準備迎接各種挑戰的能力。
其次,從牌照資源來看。
中國中免是國內規模最大,牌照最齊全的免稅運營商。目前我國共發放了10張免稅牌照,其中3張都在中國中免的手中。
雖說后續免稅牌照的放開會稀釋牌照的稀缺性,但中國中免通過牌照積累的規模龐大,其如今正和全球超1000家品牌直采合作,獨家首發的占比超過30%,即在海南的主導地位很難被超越。
即便是未來,封關讓中國中免的價格優勢削弱,但公司的規模、供應鏈根基不會被動搖。手握牌照的新競爭者若是貿然以價格戰搶奪市場,或許也會比中國中免提前付出代價。
總而言之,未來隨著海南繼續開放,只要各國需要爭奪跨國人士的消費力,中免的生意總是有得做的。
浴火重生,靜待涅槃。
以上分析不構成具體買賣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