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來源于身邊故事,由本人整理后以第一人稱講述,望理性閱讀】
我們年輕人有小姐妹、有發(fā)小、有閨蜜,老年人也有啊。比如我婆婆,今年67歲了,平時看她就帶帶孫子,跟小區(qū)的鄰居大媽聊聊天。結果前幾天說她有個10年沒見的老姐妹要來看她,然后小心翼翼地問我:“方不方便讓她來家?”
我一聽,趕緊笑著說:“這有啥不方便的?咱家又不是啥保密的地方,您讓阿姨來吧,你們也敘敘舊。”
婆婆聽了我這句話,心放到肚子里了。她強勢半輩子,以前在家里說一不二,但是在鄭州這房本寫的是老公我倆的名字,她覺得我才是名副其實的“女主人”,她開始學著凡事考慮我的感受了。
記得我剛結婚的時候,我們在老家磨合那幾年,婆婆可不是這個脾氣。我的女性朋友和同學來家里找我玩,她總是不冷不熱。
有時候我要給朋友或者同學隨禮,人家結婚了,生孩子了,我想給個紅包,婆婆就陰陽怪氣地說:“女的有什么朋友啊?一結婚就不聯(lián)系了,真沒必要隨禮。”
我那時候就有點生氣,我是個直腸子,不會拐彎抹角,我說:“那咱家買車子,你兒子的那些朋友借給他幾個錢?我高中女同學可是猶豫都沒猶豫,直接借給我2萬塊錢呢!你還說女的沒朋友嗎?”
婆婆聽了這話,不再吭聲。反正那時候她就是那種強勢的大家長做派,看不慣我們年輕人交朋友的方式。我也不跟她計較太多,我該怎么來就怎么來,只是凡事不跟她說那么多了。
這兩年,我們在鄭州買房子了,把她接到老家來帶孩子,她見識了不少的人,跟一些有見識的老太太也交流了,思想也跟著改變了。
所以,我再有女同學和朋友來家里,她變得熱情多了,還專門買幾個菜,或者親自下廚給我們做老一輩的傳統(tǒng)小吃。
這些改變,我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了。如今,我婆婆10年沒見的老閨蜜、老姐妹來了,我也要夠意思啊。
我提前把客臥收拾好,床單被罩都換了新的。婆婆見了說:“不用那么麻煩,她來坐坐估計就回去了。”
我說:“那也得提前準備著,你們這么多年不見了,肯定有不少話要聊,留人家住下也是應該的。”
那天周六,婆婆的老姐妹來了,雖然刻意換了出門的新衣服,但看起來還是風塵仆仆的。她臉黑瘦,手也是,還一臉的疲態(tài),一看就是在老家沒少干農(nóng)活。
相比之下,我婆婆白白胖胖,手上也沒有顯得那么枯枝敗葉的。我們家前幾年就不種地了,承包給別人了,所以這幾年婆婆也沒有再吃種地的苦了。
阿姨還帶了各種蔬菜,她說:“這豆角、黃瓜、青椒、茄子、紅莧菜都是自家房前屋后種的,沒打農(nóng)藥,還有一點紅薯葉子,紅薯梗,你媽愛吃……”
我一看,好大一袋子菜啊,阿姨也60多歲了,這么大老遠,天這么熱背過來,真是不容易。我趕緊接過去,直夸這菜新鮮,我們都愛吃,雖然河南人吃豆角子吃得夠夠的,但這是阿姨一片心意啊。
我連忙給阿姨端茶倒水,空調也早開好了,還切了西瓜。我讓她們兩個老姐妹聊天,我去整理蔬菜,還有做午飯。
我聽見婆婆她們兩個,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在回憶過去,還有說說現(xiàn)在兒女孫輩的事兒,忽然挺感動的。人老了,還能有保持聯(lián)系的老姐們,真的挺難得的,讓人羨慕。
中午我專門做了大盤雞,酸菜魚,還有用阿姨帶的菜,做了幾個家常菜。每天帶她們?nèi)ワ埖辏皇翘鞜岢鋈ヒ彩且簧砗梗窃诩曳奖闼齻兝辖忝昧奶欤桥掳⒁叹惺X得給我們添麻煩了。
飯后,我囑咐婆婆帶阿姨去房間午睡一會兒,一大早就坐車來,肯定困了,也累了。結果兩個老姐妹在一個房間,一個床上躺下了,好久都沒有睡,在聊天。
下午,阿姨說趁天還早,要趕車回去了,看起來她和我婆婆依依不舍的。我說:“阿姨,要是家里不忙,你在這兒這幾天吧,房間床鋪都給你收拾好了。”
我婆婆也說:“桂枝,你住幾天吧,咱倆再說說話,反正你現(xiàn)在一個人,回去也沒啥意思。兒子在深圳,女兒在縣城還要上班,孫子們也都大了,不用你管,留下吧。”
原來這個桂枝阿姨的老伴幾年前就過世了,原先她也是跟我婆婆一樣,來回在子女家住,幫他們帶孩子。如今孩子大了,也不用她接送了,她覺得待在城里不自在,連個聊天說話的人都沒有,就一個人回老家生活了。
其實,老家現(xiàn)在也沒啥人,年輕人都出去上班掙錢了,孩子們都跑到城里讀書了。一些同齡人,走的走,聾的聾,還有的就是遷徙帶娃去了,也不在家。
我婆婆她倆是前段時間熟人捎信兒才加上了微信,倆人聊著聊著就想見見,畢竟10年沒見了。
是啊,老一輩女人的友誼就是這樣,從結婚成家之后就慢慢斷了。如果是嫁到一個村子或者附近村子的,還能多聯(lián)系聯(lián)系,就像我婆婆和桂枝阿姨。要是嫁的離得遠了,慢慢就斷了來往了。
所以,我也幫著婆婆留人,應是留桂枝阿姨在我們家住了一周。這一周,她們倆幫我?guī)Ф殻髮毼易约汗堋?/p>
我抽空還帶她們到附近的小吃街轉轉,還有鄭州的一些公園看看景,去大商場吃了幾次大餐。
昨天,桂枝阿姨還是回老家了,她說:“老姐妹雖然見一面少一面,但是我也不能一直住在這里不回家啊,大夏天的,凈讓你們不方便。”
老一輩人做客確實講究,冬天去了怕人家開暖氣,夏天來了又怕我們開空調,還有不方便。最后實在拗不過她,我就給她喊了一個私家車,直接把她送到老家門口了。
走的時候,我和婆婆專門給她放了一些牛奶、堅果和大棗,讓她回家吃。婆婆還囑咐她,一個人在家吃飯也別糊弄,吃好了,身體才能好。
桂枝阿姨還種了兩畝地,播種、耕種、澆地和收莊稼的時候,女兒女婿會回去幫忙。她說閑不住,不指望種莊稼掙錢,就是想找點事兒干干。
哎,老一輩人就是這樣,勤快了大半輩子,閑不住。我婆婆還說:“要不是這小孫子絆著我的腳,我也想回家種地呢。”
桂枝阿姨說:“你算了吧,你那腰 椎 間 盤突出種啥地啊,在這兒看孫子才是要事兒,多好的兒媳婦,你可得給她幫好忙。”
阿姨走后,婆婆對我好了好幾天呢,因為我對她和阿姨恭恭敬敬,讓她臉上有光了,還真心實意地招待了她的老姐妹。
其實,婆媳的好都是相互的,她體諒我,我也給足她體面,這樣才能家和萬事興啊。
一直以來,都是婆婆圍著我們的大家和小家轉,我們都忽略了婆婆也有朋友,也有情感需求。從這次她這位10年沒見的老姐妹,來家里做客來看,我們做晚輩的真應該多關心關心老人。
現(xiàn)在很多老人,為了幫助子女照料生活,帶好孩子,都是背井離鄉(xiāng),遷徙帶娃。他們離開了熟悉的故鄉(xiāng),熟悉的親戚朋友,像幼兒園的小朋友入學那樣,重新熟悉新環(huán)境,學習新技能。
所以,這次婆婆的老姐妹來了,也讓我們反思了一下。以后周六日,有空就陪陪老人孩子多出去轉轉。寒暑假也給老人放放假,讓他們回老家見見親戚朋友……
【原創(chuàng)生活故事,歡迎個人收藏轉發(fā)】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已開通全網(wǎng)維權,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