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內蒙古大興安嶺7月26日電 題:中國冷極村里的“林三代”:“95后”大學生做守風景的人
中新網記者 張瑋
7月末的中國冷極村天高云闊,區別于城區里的炎熱,這里被群山環繞,清涼且清新。游客們三三兩兩地漫步在村里的石板小道上嬉戲,笑聲與森林里的鳥鳴和諧“演奏”著。
26日,記者來到位于內蒙古大興安嶺深處的中國冷極村,與一群“95后”大學生“林三代”暢聊他們為何選擇返鄉做守風景的人。
圖為群山環抱中的中國冷極村。 姚旭峰 攝
總有人守這綠水青山
中國冷極村坐落于金河森工公司原金林林場,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坡北部,生態功能區總面積達517228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3.1%。
“我的祖籍在江蘇鹽城,當年爺爺作為第一代林區工人,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參加林區開發建設?!背錾?998年的張龍有著超出同齡人的穩重。
考大學那年,張龍也想走出深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便報考了天津的一所大學?!叭缭?,我在一線城市度過了自己快樂難忘的大學生活。但總能想起爺爺給我講的林區故事。”
住得是帳篷,睡的是小桿鋪,吃的是大燉菜,喝的是雪化開的水,作業幾乎靠人力……小時候,爺爺總給張龍講他們工作的情形,然后輕輕拍一拍他的肩膀感嘆,“那些住工棚、干苦力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你們是幸福的一代?!?/p>
在那個久遠的年代,崇山峻嶺間的路是靠人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樹是靠人一棵一棵扛起來的?!澳俏覀兒尾粚⑦@條路蹚得更順暢,讓森林變得更美好呢?”畢業后,張龍選擇回到家鄉加入應急管理隊伍,干起了防滅火工作。
“我剛回來的時候,路燈都不亮,現在路修平了,到了晚上小鎮燈火通明,雕刻出興安嶺的輪廓,特別美?!睆堼埿χf。
圖為游客在中國冷極村學習體驗剪紙技藝。中新網記者 張瑋 攝
志愿做家鄉推介官
“姐,你看我們冷極村現在是不是特別好?”許云龍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家鄉。
中國冷極村占地面積300公頃,是距離中國冷極點最近的村落。這里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短促,年平均氣溫為-6℃,最低氣溫可達-58℃,堪稱中國自然條件下氣溫最低的地方。
依托當地獨特的“冷”資源,這些年,金河森工公司發展冰雪森林生態旅游,2023年,中國冷極村品牌升級,將這座林間村落打造成度假村,當年接待游客近15萬人次。
在山東上大學的許云龍畢業后從事過銷售工作,而且從小喜歡播音主持?;氐郊亦l就業后,他的愛好才能和工作經驗剛好派上用場。
“工作之余,我在冷極村做志愿講解員?!痹S云龍說,“我想把這么美的家鄉推介出去,讓更多人來我們這里走一走、看一看。”
圖為中國冷極村幽雅靜謐。 姚旭峰 攝
“我為家鄉織錦繡”
對于幾近“00后”的王微微來說,“愛家鄉”這件事刻在她的骨子里。
王微微是個靦腆的女孩,笑起來嘴角若隱若現一個小酒窩。從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的她沒有一刻猶豫,參加了當年林區招考,順利回到家鄉。
“想家,聽不見鳥鳴,聞不到松香,我都睡不踏實。”王微微告訴記者,除了家鄉,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給她“歸屬感”。
“我的童年是在金河度過的,記憶中只有藍天、白云、林海,很美。春天,我和伙伴們去林子里郊游賞杜鵑,夏天,我們上山摘野果;秋天,跟著爸爸媽媽采秋,冬天,抽冰嘎、打出溜滑……”王微微的回憶里全是美好,“就連爸爸當時伐木回來身上帶著的‘草爬子’也是我的玩伴?!?/p>
王微微說,她回到林區工作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戀家”,更想為家鄉找回小時候的那番熱鬧景象。
“如今,文旅產業迅速發展,我們的冷極村被越來越多游客知曉,村里的旅游業態也不斷增加,手工藝體驗、供銷社、酒吧、卡丁車等項目都備受大家喜愛?!蓖跷⑽⑷鐢导艺涞亟榻B著。
回到家鄉4年,她一直從事組織工作。除此之外,王微微還鼓勵身邊人返鄉就業創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的業余工作是‘引進人才’?!?/p>
金河森工公司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謐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單位有30余名大學生返鄉就業,其中3名是碩士研究生。(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