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網報道,最近亞洲這邊可不太平,三個咱們的鄰居接二連三地跟美國簽了協議,這事兒說起來就透著一股子不對勁。尤其是其中一個,誰都沒料到它會這么快松口,而特朗普那邊,似乎也借著這股勁兒,開始對中國亮底牌了。
先說說這三個國家的事兒。第一個是菲律賓,這協議簽得可真是讓人看著都替他們捏把汗。菲律賓總統帶著一肚子的無奈去了華盛頓,最后換來的是什么呢?美國把關稅從20%降到了19%,就降了1個百分點,可菲律賓卻得對美國商品執行零關稅。這不明擺著不對等嘛,說是“19%:0”的協議都不為過。
特朗普(資料圖)
菲律賓為啥會答應這么吃虧的事兒?還不是被美國的關稅威脅給逼的。要知道,菲律賓的經濟很依賴出口,對美國出口的電子、農產品這些東西,要是真被征19%的關稅,相關產業肯定得遭殃。而且零關稅一開,美國商品說不定就跟潮水似的涌進來,本土企業的日子怕是更難過了。馬科斯政府現在國內的壓力大著呢,老百姓對這事兒意見大得很。
再看印尼,它跟美國的協議也沒好到哪兒去。同樣是美國收19%的關稅,印尼零關稅開放市場,還得買美國50架波音飛機,還有大批的能源和農產品,加起來總值340億美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要知道2024年印尼對美貿易總額也就400億美元,這么一來,貿易逆差肯定得擴大不少。
印尼作為全球鎳礦的主要出口國,這協議一簽,就好像被綁到了美國的新能源產業鏈上,自家的戰略資源說不定啥時候就成了美國對付中國的工具。這背后的戰略捆綁意味,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最讓人意外的還得是日本。之前談了3個月,一直硬氣著呢,結果突然就松口了。美國把關稅從25%降到15%,日本卻得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還得開放汽車、農產品市場。這轉變也太突然了。
后來才知道,日本國內出了政治危機,石破茂政府在參議院選舉中輸了,位子都快坐不穩了,沒辦法,只能靠經濟上的妥協來換美國的支持。而且特朗普那套“極限施壓+小幅讓步”的法子還真管用,日本只能答應遠超預期的投資,更離譜的是,協議里還有90%利潤歸美企的條款,這掠奪性也太明顯了。
這三個協議一簽,特朗普像是拿到了籌碼,開始對中國攤牌了。他在白宮接受采訪的時候,話里話外都透著玄機,一會兒說“多國邀請訪問”,擺足了高姿態,一會兒又說“可能不久后訪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特朗普的談判套路,就是想在中美第三輪談判前占個心理優勢。
其實呢,他這也是想掩蓋關稅政策帶來的國內壓力,還有美國對中國市場那點離不開的依賴。說到中美第三輪談判,焦點估計會集中在能源和技術上。美國想讓中國別買俄油、伊油,還想用芯片技術換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管制。
可中國也不是吃素的,手里有稀土出口管制、持續拋售美債這些反制手段。而且現在中國對美出口依賴度已經很低了,2025年上半年對美出口占比還不到12%,美國想單方面施壓,沒那么容易。
石破茂和特朗普(資料圖)
不過話說回來,特朗普這關稅政策對美國自己也沒好處。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算過,這政策可能讓未來10年美債赤字增加超24萬億人民幣。再加上中國2025年上半年又減持了1500億美元的美債,美國的融資壓力更大了。這種一邊加稅一邊借債的做法,估計也撐不了多久,說到底還是短視,為了眼前的政治資本,不管盟友的死活,也不管自己以后的麻煩。
這三個鄰國簽協議,說到底都是在中美博弈中沒辦法的選擇。菲律賓靠著美國的安全承諾,印尼想靠美國投資緩解財政壓力,日本則被美日同盟綁得死死的。但這種吃虧的協議怕是長不了。
菲律賓老百姓對馬科斯政府早就不滿了,印尼的本土產業也怕被美國資本吞掉,日本社會對這種“經濟主權讓渡”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隱患。
面對美國這波操作,中國也有自己的應對辦法。2025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開得越來越多,突破了20萬列,對東南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45%,在中東還簽下了百億美元的光伏訂單,多元化戰略搞得有聲有色。
而且中國還靠著RCEP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通過“一帶一路”給大家提供更平等的合作方案,這跟美國那種“脅迫外交”比起來,高下立判。再加上稀土、5G這些技術優勢,都是對付美國的硬家伙。
特朗普還想把2018年貿易戰那套搬出來用,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全球產業鏈都擰在一起了,中國市場的地位誰也替代不了,盟友們對“美國優先”也越來越不耐煩了。日本這次妥協也就是暫時的,菲律賓和印尼的讓步,從長遠看,經濟上的損失怕是彌補不了。美國要是還抱著“關稅大棒”和“離岸制衡”不放,不光攔不住中國,還可能把盟友越推越遠,自己的信譽也得丟光。
展望一下未來,中美關系估計會是“斗而不破”的狀態。第三輪談判肯定會吵得很兇,但雙方心里都清楚,“全面脫鉤”的代價誰也付不起。美國需要中國的稀土和市場,中國也需要美國的技術和資本。關鍵是怎么在競爭中劃好線,別讓沖突升級。
而那三個亞洲鄰國,短期內可能會讓美國在亞洲的話語權多一點,但從長遠看,它們跟中國的經濟聯系太緊密了。菲律賓對中國電子產品進口占比達35%,日本對華貿易額連續5年都超過對美貿易,想徹底選邊站,根本不現實。以后它們可能會搞“對沖戰略”,安全上靠美國,經濟上跟中國好好合作,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汽車制造(資料圖)
特朗普這套“單邊主義”搞下來,全球秩序都跟著不安穩了。但這也讓大家開始思考新的合作方式。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認可的國家越來越多。美國要是還抱著“零和思維”不放,它那套“霸權秩序”怕是要到頭了。
總的來說,這三個鄰國跟美國簽的協議,看著像是特朗普“關稅外交”的勝利,其實暴露了美國全球領導力衰退的焦慮。日本的妥協、菲律賓和印尼的無奈,都不是真心實意的,只是暫時沒辦法。面對特朗普的攤牌,中國有自己的定力,該反制的時候絕不手軟,同時也在拓展合作空間。
這場博弈最后會怎么樣,就看雙方能不能跳出零和思維,搞出一種新型大國關系來。這可不只是中美兩國的事兒,關系到全球秩序的穩定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