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電影《731》原定上映日期僅剩5天,這部揭露日軍侵華暴行的影片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輿論漩渦。截至7月26日,影片既無預告片釋出,也無院線排片計劃,網傳因血腥畫面遭投訴可能延期至9月。更令人震驚的是,超過180萬條投訴中,60%為模板化文案且IP集中于東京,引發了大眾對于“日本右翼勢力干預”的質疑。
據公開數據顯示,投訴理由多為“畫面血腥恐影響青少年”,但主持人白巖松等人士指出,舉報者并非真實家長群體。有網友溯源發現,部分用戶甚至通過非法VPN偽裝日本IP發起投訴。日本政府被曝曾遞交23條外交抗議,要求影片改名“舊日軍防疫部隊”并刪減70%鏡頭,右翼分子更在社交媒體宣稱731部隊為“虛構”。
導演趙林山為這部影片押上全部身家,耗時11年籌備,抵押房產籌資,主演零片酬出演。團隊赴日取證時,竟遭731部隊頭目石井四郎家屬嘲諷:“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者何必記得?” 而此前三位計劃拍攝該題材的導演均離奇死亡(猝死、車禍、自殺),更添悲壯色彩。影片結尾將滾動播放3513名實名受害者名單,片中對活體解剖、凍傷實驗等暴行的還原均基于歷史檔案1:1復刻。
日本系統性掩蓋罪行的行徑再被起底:原731成員胡桃澤正邦2025年公開證言視頻,承認參與300余次無麻醉解剖;美國為獲取8000份實驗數據包庇戰犯,致東京審判未追究細菌戰責任。耐人尋味的是,日本一邊抵制《731》,一邊要求好萊塢電影《奧本海默》增加廣島核爆血腥鏡頭,雙標行徑暴露無遺。
國內輿論場同樣撕裂。部分家長(或為偽裝)以“保護兒童”為由反對上映,遭網友怒斥:“歷史比電影殘酷萬倍!”上海某教授宣揚“731虛構論”遭史學界聯名批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片在成都試映獲9.2分高分,中學生反饋“痛感是歷史的重量”;香港宣布將于7月31日重映《黑太陽731》聲援。
貓眼平臺數據顯示,《731》想看人數突破164萬,斷層領跑暑期檔。網友自發發起“全網反對延期”話題,強調“若因血腥刪減,才是對歷史的褻瀆”。正如731遺址出口警示語所言:“文字無聲,卻震耳欲聾。”
這場關于記憶與遺忘的較量,早已超越電影本身:當施暴者后代試圖篡改歷史,幸存者的血淚證言能否穿透80年時光,取決于每一個觀影者的選擇。
(注:本文所有信息均基于公開報道及社交媒體內容,未作主觀臆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