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一迎三創”不是冰冷的整治清單、簡單的文明標語,而是市井煙火里的人文關懷,是一街一巷中為民服務的生動寫照。當整治與關懷同行,規范與溫情相伴,文明新風便滋養出城市的溫度,溫暖了群眾的心。
懷化鶴城區河西街道德善社區輕紡城便民點位于輕紡城門口,周邊居民往來頻繁且緊鄰河西小學,人流量大,早中晚均有攤販在此經營。因攤位密集,攤販占用盲道經營的情況時有發生。
“您把菜攤往里面挪半米,盲道就能暢通了,既不影響生意,還能方便有需要的人。” 德善社區聯合懷化國際陸港經開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對該便民點開展規范經營宣傳教育及占用盲道整治工作。社區工作人員與執法隊員一邊耐心解釋,一邊協助攤主整理挪移物品,明確經營區域,讓出了暢通的盲道。在 “柔情執法” 的推動下,沖突轉化為共識,既讓攤販能安心營生,又保障了盲人的通行權益。
河西轄區10個重要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點位,常年有志愿者風雨無阻地開展文明交通勸導。他們身著 “紅馬甲”、頭戴 “小紅帽”,佩戴口哨、執旗上崗,協助交警疏導行人與非機動車,制止闖紅燈行為。同時,志愿者們會主動牽領過馬路的小朋友,攙扶行動遲緩的老人。這些交通路口的文明勸導點,成為傳遞城市溫情的重要樞紐。
“您這堆舊報紙我幫您捆好送回收站,樓道通暢了,您出門也方便。” 在濱江社區無物管小區整治現場,社區工作人員與志愿者采取 “先溝通、再幫忙、后清理” 的模式,幫助獨居老人整理雜物,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搬運廢舊家具,讓清理整治行動變成了鄰里互助的暖心場景。
“在‘一迎三創’工作中,我們不僅開展清理垃圾、規范秩序等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整治行動中厚植民生關懷,在規則中注入理解,在執法中融入柔情,最大程度設身處地為群眾解難題,讓文明創建更有溫度、更有溫情。” 河西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行走在河西街道的每個角落,整潔的墻面、通暢的街巷、有序的車輛,都是創文創衛帶來的顯著變化,而比環境、衛生、秩序改善更動人的,是居民群眾臉上滿意的笑容。(張櫻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