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百官行述一事之后,在江夏鎮大開殺戒的年羹堯不僅沒有受到處罰,反而被康熙點名升為四川巡撫。
鑒于年羹堯不太穩定的表現,老四采納了鄔思道的建議,決定派個可靠的人去監視年羹堯,以免其背著自己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而這個人便是李衛。
也是這次外放,徹底改變了李衛的命運,最終成為雍正朝舉足輕重的寵臣加權臣。
那么問題來了,明明高福與李衛是一同入府的,兩人起點一致,為何被選中的是李衛而不是高福呢?
別說是因為高福不夠忠心,背叛了老四,那是后來發生的事,在此之前,高福與李衛一樣,一心一意的近身伺候老四。
而李衛會被老四選中外放當官的真相,就藏在劇中的四個細節里。
細節一:初見
李衛與老四初次見面的時候,李衛還叫狗兒。
當時,正值老四與老十三到江南籌款賑災的當口。老四先是看了一場李衛與高福自導自演的“賣身葬兄”的戲,然后又看到了李衛被出爾反爾的人販子摁在地上摩擦的場面。
動了惻隱之心的老四命年羹堯出手,制服了報出車銘、任伯安名號的人販子,解救了一批女孩,這其中包括李衛與高福要救的翠兒。
也是這次偶遇,讓李衛、高福以及翠兒三人拿到了王府的正式編制,成功上岸。
那么老四為何要收留李衛、高福以及翠兒呢?
要知道,老四雖不是太子,可那也正經百八的皇子阿哥,身邊自然不乏當差使喚的人,又何必千里迢迢的將三人帶回京城?就算是可憐李衛三人,大可以留些銀子讓其置辦些田地謀生。
而老四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原因有二個:
其一:三人特殊的身世
老四的身邊是不缺伺候的人,但缺死忠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衛三人是再好不過的人選了,因為他們身上有三個特質——
①無家可歸,這意味著沒有后路可言;
②沒有親人,這意味著無牽無掛無羈絆;
③年齡不大,這意味著可塑性高,很好調教。
這三個條件要是放在江湖上,那是妥妥的挑選死士的標準。老四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選擇收留他們。
同時,從李衛與高福為了翠兒不是“賣身”,就是打架,以及翠兒賣身葬母的舉動,老四看出了三人都是重情重義的人。這樣的人,自然懂得感恩,絕對不會輕易背叛他這個救他們于水火的恩人。
其二:李衛的表現。
年羹堯制服了人販子之后,跪在地上的李衛對身邊的高福說了這樣一句話:
“坎兒,那個就是給咱們銀子的人,看來不是壞人,走,咱們走,豁出去了,求求他!”
注意李衛說話時跟老四的距離,還不到一米!也就是說,李衛的話老四完全可以聽清楚。
再注意李衛話里的一個關鍵點“看來不是壞人。
李衛這是在跟高福分享心中的猜測嗎?
自然不是!這明明是在拍老四的馬屁,順帶再給老四強行安上一個“人設”——好人,為后續向老四求助做鋪墊,降低被老四拒絕的概率。
正是李衛的這一舉動,讓老四發現了李衛的優點——腦子活、臉皮厚、心思細。
能在如此混亂的時刻,冷靜的分析形勢,知道誰能救他們,并能為了讓對方出手相助,當面演起戲來。
也是李衛的這個舉動,讓老四動了收留李衛三人為他所用的心,畢竟機靈又重情的下屬,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老四選中李衛外放,也與此有關。
相對于不善言辭的高福,機靈的李衛留給老四的第一印象最深且最好。
不要小看第一印象的份量。
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后續的交往以及關系發展的方向。說白了,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越好,越有利于得到對方的認可。
這算是偏見,但這也是人的本能,畢竟人都是從自己看到的、理解的角度出發,去評判一件事或評價一個人。
因為李衛留給老四的第一印象更好,所以老四的潛意識里會不自覺的認為“李衛強于高福”,除非后期高福做出什么特別的貢獻,或是立了什么大功,否則老四腦中這種“李衛比高福強”的印象評價,很難被改變。
細節二:老四“生病”
為了躲避刑部冤案的差事,避免背上扳倒太子的罪名,老四用烤火加冷水澡的方式,硬生生的把自己整成了風寒。
咱們暫且忽略一下老四這驚人的意志力,將注意力放在過程中的一個小細節上。
此時的李衛與高福已經進了王府多年,兩人的工作內容是負責老四的日常起居,所以端火盆、拿棉衣、倒涼水的活自然落在了二人的身上。
等老四烤完火,叫二人準備涼水的過程中,高福一邊往桶里倒水,一邊問李衛:
“你說四爺這怎么回事啊,又烤火又披棉衣的,現在又要弄涼水。”
對此,李衛只回了一句:
“我怎么知道,干活吧你。”
高福自然沒有什么別的心思,只是想不通老四到底在干什么,所以才隨口問了一句。可就是這隨口一問,從側面表明了,高福并不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更不是一個能管住嘴的人。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官場,管住嘴都是最基本的注意事項。
俗話說的好,禍從口出,萬穩萬當不如一默,管住嘴對自保、對上進都有好處。
至于如何管住嘴,除了少說話,最簡單的就是,不該問的不問,更不要私下討論領導,哪怕所謂的討論沒有惡意或是別的心思,但這依舊是大忌。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誰知道你的話會以什么模樣,什么方式傳到領導的耳中,到那時領導會怎么想?
即便沒有傳到領導耳中,可一旦沒有養成“管住嘴”的習慣,難免會有不小心的時候。
高福這隨口一問雖然老四并沒有聽見,但細節決定成敗,這次沒聽到,不代表下次聽不到,更不代表老四真的不知道高福的這個小毛病。
相對于大事,小細節反而能看清一個人,也就是所謂的窺一斑而見全豹。從這個角度來說,李衛比高福更懂得混職場的規則,也更懂得細節的重要性,這也是李衛能夠得到老四青睞的原因之一。
細節三:通報
熱河狩獵期間,太子胤礽與春華的丑事被康熙撞破,慌了神的太子來找老四尋求幫助。而此時的老四正與鄔思道和老十三一起喝酒。
重點來了,我們注意一下對于太子的突然到訪,李衛是如何通報的。
李衛進門之后,先是看了一眼喝得正在興頭上的鄔思道與老十三,然后俯身小聲叫老四出去。在老四不悅的瞪了李衛一眼之后,李衛頂著壓力,依舊堅持把老四單獨叫出去。
按理說,在場的都不是外人,李衛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李衛大可以當著二人的面直接向老四匯報,說是太子來了。就算他不說,事后老四也會一五一十的告訴鄔思道與老十三。
那么為何李衛寧愿惹老四不悅,也要單獨叫老四出去呢?
從表面上看,李衛此舉有不懂事之嫌,讓老四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可實際上恰恰相反,這正是李衛的聰明之處。
領導的自己人,不是你的“自己人”。
李衛當然知道鄔思道和老十三與老四的關系,那是一個戰隊的盟友,同舟共濟、戮力同心的存在。
可李衛更清楚一點,他是老四的人,是老四的下屬,所以關系到老四的事,他只能對老四一個人說,即便在場的人都是老四的“自己人”,即便老十三與鄔思道和他的情分不淺,但事關原則,他必須拎得清。
這是作為下屬必備的分寸感與邊界感。
同時,李衛這么做,其實是在把事情的主動權與決定權交到老四的手里
也就是說,在李衛看來,老四告不告訴老十三與鄔思道發生了什么,那是老四決定的事。作為老四的下屬,他不能自作主張的替領導做決定,更不能讓領導陷入被動。
說白了,李衛此舉是用實際行動向老四證明了,他的心中只認老四一個人。
如此拎得清、有分寸又忠心的下屬,老四豈能不喜歡。即便李衛此舉讓喝酒的氛圍變得有些尷尬,以至于老四不得不瞪他一眼,但不悅是短暫的,事后的老四只會更加看重李衛。
而這也是李衛被選中去監視年羹堯的原因之一。
老四清楚,李衛不會因為與年羹堯的情分而對他有所隱瞞,或者幫著年羹堯騙他,畢竟沒有他的授意,李衛對老十三都不是知無不言,何況是年羹堯呢。
而這一點,在李衛即將離開王府之前,再一次得到了驗證。
對于要離開王府的理由,李衛是這樣對翠兒說的:
“就為了萬永當鋪假當的事兒,四爺怕人家認出我,因此要攆我走。”
很明顯,李衛沒跟翠兒說實話。
之所以讓他走,是為了監視年羹堯,對此李衛一清二楚。這一點從后續李衛到達四川,寫信向老四匯報年羹堯的動向就能得到驗證。
也就是說,老四導演了半夜抓李衛與翠兒約會的這場戲之前,一定單獨向李衛交代過具體的任務。
而李衛之所以沒跟翠兒說實話,一方面是戲還沒演完,翠兒不知情戲才更逼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李衛來說,領導交代的任務他必須守口如瓶,哪怕翠兒是他未過門的妻子,他也不會吐露半分。
細節四:取百官行述
得知百官行述被任伯安存在老八的萬永當鋪里,老四派了高福拿著當票去贖回百官行述。
可沒成想,狡猾的任伯安留了后手,與當鋪掌柜簽了契約,只能本人贖當,以至于高福沒能順利完成任務。
無奈之下,鄔思道提出走一步“賊喊捉賊”的險棋,讓李衛扮成紈绔子弟,假裝變賣祖產(老四府上的東西),再由老十三勒令刑部破案,趁機查抄萬永當鋪。
而李衛憑借高超的演技,成功完成了老四交代的任務。也是這件事,讓老四更加的看好李衛。
那么問題來了,李衛能夠完成任務,是因為能力比高福強嗎?
不是!
在這件事上,只能說李衛比高福的運氣好。如果老四最初派李衛拿著當票去贖當,李衛同樣贖不出來,也就失去了在領導面前加分的機會。
況且,從高福在此事中的表現來看,他已經做得很好了,贖當失敗之后,他并沒有直接回來,而是特意打聽了一下當鋪的背后老板是誰,為老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可即便這樣,在老四的心中,依舊只會給完成任務的李衛記一功,卻不會記住高福的實心用事。
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能否成事,能否得到領導的認可,運氣也是因素之一。
舉個例子,兩個能力相當的人,一個接了相對簡單的任務,另一個接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前者順利交差,后者失敗而歸,你覺得領導會更認可哪一個?
自然是完成任務的那一個。
因為領導在意的向來都是結果,至于任務的難度,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
正是以上這四個細節,才注定了老四在監視年羹堯的人選上,第一時間選擇了李衛,而不是一同入府的高福。這也導致了李衛與高福最終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條路。
在職場上,從來就沒有偶然的巧合,只有不變的規則,李衛能夠華麗變成,完成階級的跳躍,亦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