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宇)7月26日,由江蘇省老年醫學學會主辦、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承辦的“紫金山呼吸”——第一屆肺癌創新大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呼吸腫瘤領域的專家聚焦肺癌的前沿技術、創新療法、診療規范以及多學科交叉與臨床轉化研究等熱點話題開展交流與探討。
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顧民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大會圍繞前沿技術、探討創新療法,推動診療規范進行學術交流,希望促進多學科協作,匯聚各方智慧實現診療水平的整體提升。隨著靶向藥物、腫瘤療法的進步,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好的生存獲益。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大會以“前沿-創新-規范”為主題,聚焦呼吸腫瘤的前沿技術、創新療法、診療規范以及多學科交叉與臨床轉化研究等熱點議題設置多個分論壇,還面向基層醫院醫生進行肺癌規范化診治的培訓。交叉學科分會場,多領域專家圍繞“腸道微生物與腫瘤”“肺部相關疾病病例AI本地訓練平臺實踐”“術中決策及三維融合人工智能導航應用”等話題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學科交叉,提高診治療效。
“隨著肺癌治療手段的越來越多樣,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劉紅兵表示,以前主要依靠放化療,那時候晚期肺癌5年的生存率只有不到10%。肺癌治療經過近20年的發展,5年生存率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已經能夠達到30%,“隨著一些新的療法出現,比如細胞免疫治療,現在國內已經有少數醫院在做細胞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相信將來晚期肺癌的生存率還將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劉紅兵提醒,盡管晚期肺癌的生存率有所提升,但生存率依然不算高,因此更提倡“早發現、早治療”。特別是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都要做胸部CT,“所謂的‘高危人群’,一是年齡在50歲或者55歲以上,有長期吸煙史,二是有家族史的人群,這些都應該重視每年的胸部CT篩查。”
“如今,很多人的健康意識在不斷提高,但也有不少人對肺結節的反應有些過激,一旦體檢查出肺結節,心里也開始‘結節’。”劉紅兵坦言,目前90%的患者都是良性肺結節,不需要太過擔心,“肺結節的大小也只是醫生判斷的依據之一,還有結節形態、血管穿行等諸多因素,需要綜合判定后進行治療。”
(通訊員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